除了并网问题,在经历了5年的成倍增长后,未来风电能否保持快速增长以及国内的风电政策似乎也都“变了口风”。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目前还面临上网问题,以及生物质发电还要解决原料收集等问题相比,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具备了完备的系统,水电具有加快建设的条件。”
“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水电新增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
史立山说,“风电运行不稳定,不能作为电网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适当参与电网调峰。”这表明风电只能在电网中充当配角。
目前的共识是,水电和核电的发电成本要明显优于风电,且水电、核电运行稳定。
瑞信去年12月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风电、火电、水电、天然气、核电这五类电力供应结构中,其总发电成本分别为418元/兆瓦时、354元/兆瓦时、296元/兆瓦时、616元/兆瓦时、220元/兆瓦时,水电和核电的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但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对风电的发展依然乐观,他认为要实现中国政府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承诺,意味着到2020年风电的装机容量应该达到2亿千瓦左右。
以目前国内风电装机容量才4000万千瓦出头计算,在未来十年,平均每年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应该能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但即便2011年新增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2011年风电装机的增速也仅为50%左右,今后每年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速也将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