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金证券》记者统计发现,5家光伏A股公司的质押股数占其总股本的40%以上,在与信托公司这个交易对手的博弈中,变相减持愈演愈烈。
“倔强”的光伏质押
“我们刚刚接到这个项目,硬伤确实很多。”昨日,何冲在电话那头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他其实心里非常清楚,目前股权质押内部定价的行规是沪深300成分股5折,其他的4折,中小板的一般3-5折,创业板的不做;质押融资的资金成本一般在8%-12%左右。
光伏产业由于大跃进式发展,产能过剩、资金紧张等后遗症不断,想要融资更是为人避之不及。“这家公司去年亏损严重,钱确实找了很久,一直没有结果。其实还没有8.8%的成本,因为走信托通道要付千三的手续费,实际到手也就8.5%。如果好做,人家信托公司也不会转手给我们。”何冲有些无奈,“我们也向对方提出,能不能在质押率、融资成本方面条件放松些,但对方不愿意。”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股东要拿到1.2-1.3亿元资金,需要质押约4000万股。一旦成行,主要股东手中80%的股权将质押给信托公司。
何冲透露,多日来的“撒网”后,也有一些资金方表现出兴趣,“现在部分在谈,毕竟优质的股权质押单子也比较少”。
违约未现信托侥幸
尽管寻找下家不容易,但光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并不乏埋单者。
《金证券》记者统计,截至2012年4月18日,在股权质押比例排名前10的光伏A股公司中(详见下表),有一半的股权质押数占其总股本的40%以上,融资目的集中。其中,向日葵(300111,股吧)以57%的股权质押率高居榜首;中利科技(002309,股吧)、海润光伏(600401,股吧)紧随其后,这一比例分别为52.64%、48.43%。
以向日葵为例,2010年8月,公司登陆创业板同时业绩“绽放”,当年盈利高达2.51亿元;3年后的2012年,亏损3.3亿元。2013年1月22日,公司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吴建龙将解冻的500万限售股质押给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后,其办理质押的股份总数已达20848万股,占吴建龙直接持股数的99.9531%。
值得一提的是,在光伏企业的股权质押潮中,中融国际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四川信托成为常客。
《金证券》相熟的上海信托公司风控部经理称,“公司前两年也做过光伏企业的单子,那是央企,以应收账款做抵押。目前公司不会主动拓展这个行业,但业内有些信托公司确实比较激进。”据其介绍,质押双方会在协议中详细规定警戒线与平仓线,并实时监控股价。一旦股价下跌触及警戒线,则质押股权方就需要追加股票或保证金,否则信托公司有权强行处理质押的股权。
他解释,“在行业里不少人看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还是风险比较低的,大不了最后抛售。更重要的是,现在行业内还没有出现违约的公开消息。谁都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不幸的那一个。”但问题是,目前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信托公司不止一家,未来的谈判变数相当大。
变相减持令人担忧
或许参与这个疯狂游戏的信托公司自认“扛得住”,但对中小股东来说,光伏企业高比例股权质押带来的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得不防。
那位上海信托公司经理提醒《金证券》记者,“这些公司会风险叠加,只要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被猛烈冲击。随着股价频频撞破警戒线,公司控股权风险急剧放大,甚至创始人也会金蝉脱壳大肆减持。”
今年1月初,天龙光电(300029,股吧)发出一份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计划,引得股价大幅下挫。公司负责人并不讳言,实际控制人常州诺亚科的此番减持,主要源于其质押股权参与的信托合同,因股价下跌触及信托警戒线,而急需资金周转。
就在今年2月22日,向日葵实际控制人吴建龙向公司董事会递交辞职信。引人注意的是,今年8月27日起,他所持有的全部股份解禁,将不受制于“高管离职半年内不能转让股权”的规定。
此外,ST超日上市以来,实际控制人倪开禄及其女儿倪娜共进行了29次股权质押融资。2012年中报显示,倪开禄所持股权的99%、倪娜所持股权的70%都已被质押用于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倪氏父女的首发股份解禁日在2013年11月18日,市场普遍担忧他们通过限售股质押来提前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