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从上海车展看“锂电池时代”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3-04-2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上海车展上,91辆新能源展车中,海外企业带来的有56辆,占据大半壁江山。国内新能源车生产企业普遍"理性"的同时,也显示出近年来新能源"弯道超车"之难。汽车行业专家表示,新能源车的配套设施国内外一样推进缓慢,但在核心的电池等技术上,国内的研制能力明显短板,这使得国内新能源车成本高、续航短,新车问世速度偏慢。 
 
  新能源电池究竟是怎样的行业,国外如何发展,上海该如何发展?记者近日采访多家参加上海车展的国际新能源展商和相关专家,揭开这一新兴产业的面纱。 
 
  超跑电动车心脏在电池 
 
  1910年,爱迪生曾说过,在未来15年内,电动车将会用掉比电灯更多的电力。而爱迪生也在那时一直致力于电动车电池的研究,希望能够达到更高的发电效能。但爱迪生的预言并未实现,在经过100年发展后,电池仍然是新能源车亟待突破的瓶颈。 
 
  今年上海车展和近几届大型国际车展中可以看到,跨国巨头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车展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底特律电动车公司带来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7秒、最高时速288公里、续航里程288公里的"超级电动车",被认为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电动车。"这辆电动超级跑车拥有的能量离不开它的''心脏''--电池。"底特律电动车公司中国市场负责人聂天心告诉记者,该车搭载的是由韩国生产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其储能能力、安全性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因此才能让超级跑车用上纯电动能源。 
 
  个别国内新能源电池企业近年来的崛起,也吸引了一些跨国巨头的目光。车展上,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推出的腾势新能源汽车品牌带来了最新车型。合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戴姆勒相中的是比亚迪的锂电池研制能力,目前腾势的电池正是来自比亚迪在深圳的锂电池工厂。 
 
  锂电池究竟绿色吗? 
 
  新能源车是深入人心的"绿色环保"代名词,它的"心脏"目前主流是锂电池。那么,这一产业究竟绿色吗? 
 
  "在韩国济州岛,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生态示范工程已经建成,其中就有锂电池工厂。"聂天心介绍,这一项目投资超10亿美元,底特律电动车的电池韩国供应商就参与其中。据介绍,车用锂电池要求必须能储存到85%以上的电量,长期使用后储电能力下降,一旦降至85%以下就不能使用。而从车上撤下来的锂电池却不会浪费,也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示范工程中,淘汰的锂电池被用作别墅、办公室的自由供电设备,可以用来储存风能、太阳能等带来的绿电。 
 
  "锂电池产品本身没有污染,不像传统铅酸电池等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可回收的特殊属性使它更具生态意义。"聂天心说。据了解,锂电池工厂的"绿色工程"已在海外多个国家投入示范和应用。目前我国也在酝酿制定关于车用锂电池产业的下一步规划方案,深入挖掘这一产业的内在绿色价值。 
 
  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污染?曾在加拿大、美国从事新能源电池研发的海归人士胡里清指出,锂电池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比传统电池要低很多,只要把生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化学溶剂充分冷凝回收,就能避免污染。对此,国外有环境标准进行约束,国内也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胡里清介绍,磷酸铁锂电池企业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本土均设有工厂。比如著名的美国A123锂电池公司在美国密苏里州、德国和韩国都有制造基地,公司成立时还获得美国政府的科技补贴。此外,日韩两国国内的锂电池行业也迅速发展,日本NEC、韩国LG和三星等跨国巨头都已与本国汽车制造商合作,在本国内研制新一代的锂电池产品。 
 
  腾势公司负责人介绍,向合资公司供应电池的比亚迪工厂建在深圳坪山区,符合欧洲相关环境标准。"戴姆勒公司本身就对电池供应商有严格约束,不仅是产品质量和安全,工厂的环境指标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该负责人说。 
 
  据悉,电池的生产先后经历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钴酸锂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五代。其中,前四代电池均使用重金属,在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磷酸铁锂作为第五代电池,不含重金属与稀有金属,无毒(SGS认证通过)、无污染,符合欧洲RoHS规定,为绿色环保电池。无论在生产及使用中,均无污染。因此,这种电池被列入了"十五"期间的"863"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
 
分享到:

关键字: 上海车展 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