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这项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实现充分的调峰,减少高峰负荷及对应的电网投资和电源投资。截至2015年底,全球运行储电项目,累计装机规模946.8MW,在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8%,其中,多数项目以储电项目为主。
尽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有效解决弃风限电,甚至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关键,但由于电池技术的难以突破,而且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不超过20%,电的生产、传输、消费在瞬间完成,很难大规模储存起来,意味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浪费。此外,受制于电池技术的高昂。国家一直迟迟未对电池研发提供补贴支持,因此储能产业一直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最高可达98%,且易于储存,如果将其转化为热能储存起来,将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储热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其一是热能的转化,它既包括热能与其他能源形式之间的转化,也包括热能在不同物质载体之间的传递;其二是热能的储存,即热能在物质载体上的存在状态,理论上表现为其热力学特征。同时并不单指储存和利用高于环境温度的热能,还包括储存和利用低于环境温度的热能,即日常所说的储冷。
目前,储热技术主要应用于电采暖,北方城市多采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冬季为保障供暖就得多发电,而此时正值风力资源丰富期,大量风电白白浪费掉。东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凯认为:东北、内蒙古地区“窝电”较为严重,电储能供暖还有助于缓解电网供需矛盾。
我国储热技术已实现市场化,从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暖宝”,大到调节着地球环境温度的海洋,储热一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储热技术的发展,必将为我们带来一次新的能源革命,在全国已大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