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航锂电:募资背后究竟有何经营算盘?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电池网-中国电池杂志 发布时间:2013-05-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车汇于4月27日发布的“透视宇通客车动力电池邀标后的新能源策略”一稿,吸引了包括中国电池网、新华网等国内媒体的转载。
 
    谈到受关注原因,电车汇创始人Justin 表示,该文虽围绕宇通电池采购展开,但文章焦点却放在了动力电池质保条款对企业的收入影响上,而牵涉此事的中航锂电、新太行、沃特玛、比克四家企业,自然站在了风口浪尖。
 
    5月4日,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积刚对该文的新浪微博分享,更是吸引了数万汽车行业同仁的围观评论与转载,文章一个小时内的转发量超过了40条,与此同时,国内锂电池咨询机构高工锂电资深记者饶精华在转载中的评论再次引爆了舆论:“最近得知,这次4000辆的电池价值约3亿元,今年可能先做600辆。中航和新太行初步通过,并且可能占较大份额;沃特玛和比克可能有一家出局。”
 
    顿时,中航锂电成为了关注焦点。第一,中航锂电属上市公司——成飞集成的子公司,其业绩直接关系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第二,公司电池技术路线有别于其他三家企业;第三,公司归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是四家入围企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有消息人士称:“动力锂电池受行业影响巨大,中航锂电牺牲利润无妨,关键还是保障销售额。”
 
走进锂电的生产厂区,”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八个大字赫然显现。果不其然,就在4月11日,成飞集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锂电”)使用不超过2.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投资理财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发布其2012年报。
 
    而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4.72万元,同比减少19.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46.9%,拖累公司业绩的“元凶”同样也是“中航锂电”。
 
    对此,电车汇运营总监Guoer-Ace表示,中航锂电拟将巨额募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本就有不务正业之嫌。”
 
    锂电池项目拖业绩
 
    从2009年9月中航锂电成立之日起,由于锂电池项目,成飞集成一度被市场冠以“锂电第一股”,彼时在二级市场遭到投资者热捧。在2010年7月至9月间,曾创下了两个月暴涨4倍的神话。
 
    2011年6月22日,成飞集成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募集10亿元用于增资中航锂电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原计划建设周期38个月,从中航锂电成立之时(2009年9月)算起,预计到2012年年底基本建成。而2012年3月,中航锂电与比亚迪、浙江万向等企业一道,成功中标价值2亿元的张北风电项目,一时间又遭成飞集成异动。
 
    成飞集成公告显示,2.5亿元募集资金原本应用于中航锂电的锂电池项目,而该项目的现实情况与当初的投资预期相差甚远。
 
    但成飞集成的锂电池项目,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据公司公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该锂电池项目仅投入资金4.77亿元,尚有5.26亿元募集资金未使用。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锂电池行业目前正处于培育期,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成飞集成于2012年对该项目进度进行调整,将完工日期延迟至2014年6月。
 
    根据当初的可研报告计划,项目建成后将形成6.8亿AH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周期为38个月,预计年均净利润为3.74亿元,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差甚远。
 
    公司在4月11日披露的2012年年报显示,成飞集成去年营收6.68亿元,仅增长9.14%,实现净利润5445万元,减少19.39%,扣非后净利润3348万元,更是大幅下降46.9%。
 
   “下属子公司中航锂电管理费用大幅增长,其中,新增多项锂电池研发项目导致开发费用大量增加;人工成本有所增加;另外,处置报废电池导致损失增加。”成飞集成在2012年年报中如是说。
 
    政策依赖症
 
   “中航锂电新生产线已投产,锂电池库存在持续增长,相应的人工成本也在迅速增长。财报显示,成飞集成仅2012年上半年存货已达到4.03亿元,比2011年底增长了50.76%;其销售费用达到1224万元,同比增长59.68%。”
 
    即便如此,2012年7月17日,成飞集成公告,控股子公司中航锂电将与国家电网旗下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市政府开展三方战略合作,将参与杭州电动汽车租赁项目。
 
    公司公告称,杭州规划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每月将投放电动车2000辆,共计投放电动车两万辆。
 
    按照运营计划,中航锂电将负责提供适用于项目的动力电池单体电芯,两万辆电动车充换电需配备电池箱约9万组,约合单体电芯216万支。根据车辆投放计划,在项目按计划实施并由中航锂电成功中标全部项目所需电池的情况下,预计2012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两亿元,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约7亿元。此外,项目初期,中航锂电拟逐步分期采购投放两万辆纯电动汽车。
 
    显然,杭州电动汽车租赁项目是否顺利实施,已成为成飞集成锂动力电池业务扭亏的关键。2012年8月24日,成飞集成宣布投资3000万元成立中航锂电杭州公司,再次表明推进杭州电动汽车租赁项目的决心。但截至目前,原定的20000辆电动汽车推广计划实现不到计划总数的5%。
 
    电车汇曾在“杭州电动汽车再生变数,电力公司难敌模式‘革命’?”的文章中,就中航锂电在杭州电动汽车租赁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报道。
 
    与此同时,从宇通客车的此番采购不难看出,杭州项目“难产”之后,中航锂电显然在为其锂电产能快速找到下游出海口,以避免国有资产持续亏损的窘境。
 
    截止电车汇发稿前,来自中航锂电的客户消息:在中航锂电副总经理兼杭州项目负责人房荣离职后不久,中航锂电再次将营销系统从新整合,原设的中航锂电营销公司被一分为三,分别为国内营销公司、国际营销公司、北京营销公司,而从美国学成归国的原中航锂电营销公司总经理卫哲睿,亦在整合后,单独负责中航锂电的国际业务。
 
   文章摘自电车汇    EV-editior    20130505        发自北京      部分数据及素材引用自《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关键字:中航 锂电 背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