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内蒙风电强劲增长之殇

作者: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1-04-11 浏览:

 

  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高志新(化名)是内蒙古风电飞速发展的见证人,每年回乡看到越来越多的风机,令他既兴奋又迷茫。

  以前,高志新所住村中未通电,用电全靠自家买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千元左右,2~3米高。现在通了电,小风机不用了,周边的大风机越建越多,他却不明白,那么多大风机发的电我们都能用上吗?

  高志新的疑问也成了整个风电行业的疑问,随着内蒙古风电的极速狂飙,并网与窝电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两大拦路石令这个风电大区苦恼不已。

  风电装机5年增63倍

  日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发布快报称,截至2011年2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为109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0%,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资料显示,2005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仅为17万千瓦,短短5年后,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090万千瓦,增幅达6300%以上。

  与此同时,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还创出了“三连冠”——2008年底,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现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的25%,居全国之首;2009年底达500万千瓦,同时建成了辉腾锡勒、锡林浩特、巴音郭勒和赤峰等多处大型风力发电场,成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份,被国家确定为“风电三峡”基地。

  国家能源局测算,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内蒙古风电装机更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并网难:“4.95万千瓦现象”

  高增长背后也有令人苦恼的问题,由于地方政府对风电项目审批的随意性以及风电场投资商“钻空子”的行为,内蒙古大量风电项目仓促上马,导致与电网公司规划不衔接,造成了普遍的“上马易、并网难”。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此前规定,投资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须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后,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一些风电场投资商纷纷将所投项目拆分成若干个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便于通过地方政府核准审批以尽快上马,从而形成了业界著名的“4.95万千瓦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官方网站显示,仅2010年7月19日至8月19日的一个月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同意并核准了三个“4.95万千瓦项目”,分别为:“二连浩特风电场一期中海油新能源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太仆寺旗头支箭风电场中国风电集团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以及“商都吉庆梁二期内蒙古京能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这类“4.95万千瓦现象”并非内蒙古独有,而是全国普遍现象。他表示,不经国家统一审批的项目一般不被纳入风电并网规划,电网不保证全额收购。这也是业界提出的“风电装机与电网规划不符”的重要原因。

  外送难:“窝电现象”严重

  与并网难同时存在的,是内蒙古风电的外送难问题,即“窝电现象”严重。据了解,目前内蒙古有风力发电企业上百家,但由于近几年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导致风电装机已占内蒙古发电总装机的20%之多,造成内蒙古电力市场空间和电网调峰能力不足。

  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介绍称,由于内蒙古的煤电必须满足冬天取暖要求,在供热期就要用大量煤电换下风电,以便发电同时供暖。因此,内蒙古每到供热期就要风电被迫“弃风”,从而进入了 “发展越快、损失越大”的恶性循环。

  因此,内蒙古在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对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区域电力市场需求,实施‘北电南送’工程,积极推进超高压或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提高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外送能力。”

  据了解,根据湖北与内蒙古签订的电力外送合作协议,2012年,湖北将接收内蒙古电量50亿千瓦时,2015年接收200亿千瓦时。

分享到:

关键字:内蒙 风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