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格力:光伏与储能设备结合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9-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收购珠海银隆,将格力电器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置于舆论漩涡当中。

9月1日晚间,格力电器用13个公告对深交所在8月25日连发的29问予以回应,并对收购方案做出小幅修改。9月2日,格力电器宣布复牌。

格力收购银隆一直遭遇外界质疑。格力已经对银隆新能源是否值1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收购后是否珠海银隆依然能够值130亿元的价格,还是一个未知数。

收购方案调整

格力对收购珠海银隆的方案做了小幅微调。

虽然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价格不变,但募集配套资金从不超过100亿元调整为不超过 97亿元。

减少3亿元配套资金,源于珠海银隆在格力宣布收购前的一次2.2亿元规模的增资。而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募集配套资金金额上限时,这部分资金不应当被计入。

3亿元的调整中,银通投资集团、珠海拓金、珠海融腾、中信证券和孙国华共5位配套融资认购方调整了融资额度。这5位股东涉及近30亿元的融资规模。其中银通投资调整为9.08亿元,珠海拓金与珠海融腾同约为6.82亿元,中信证券约为4.54亿元,孙国华约为2.66亿元。

配套融资减少也导致格力计划在河北广通建设年产32000辆纯电动专用车改装生产基地的投入金额,由原定的18.34亿元调减为15.34亿元。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格力规划的32000辆车中将包括20000辆物流车。第一阶段预计于2016年开始投产,于 2018年正式投入销售。

与融资金额同时调整的,还有对新增对价股份的解锁要求。公告宣布银通投资还需要满足一个额外解锁条件,即珠海银隆已全额收到应收财政补助资金。

审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年6月30日,珠海银隆合并报表范围内应收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补助资金约为人民币20.33亿元。

9月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银通投资及/或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将对未实际收到部分进行全额补偿。公告显示,魏银仓间接持有珠海银隆新能源30.426%的股份。

9月2日,格力电器开盘涨停。截至收盘,格力电器股价为19.49元/股,涨幅近10%。

收购银隆值么

从今年3月宣布收购珠海银隆起,外界关于格力造车的质疑时有发生。而宣布收购方案后,外界对这桩收购的质疑达到顶峰。

8月18日,格力宣布拟作价130亿元人民币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格力同时还计划增发100亿元人民币进行配套融资。董明珠同时自掏腰包近10亿参与定增。

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引来颇多质疑。格力此前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珠海银隆经审计后资产账面价值为 52.12亿元,净资产为38.78亿元。

评估报告显示,按照收益法评估,在持续经营假设条件下,珠海银隆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129.67亿元,比审计后账面净资产增值90.89亿元,增值率为234.37%。而采用市场法确定的价值则更是高达150.76亿元。

奥维云网空调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格力对收购一向谨慎,对珠海银隆的130亿的估值有其内在的道理与逻辑,只从账面资金来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客观。”

钛酸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是收购的最重要原因。董明珠在8月23日对外回应造车疑问时表示,“钛酸锂电池和银隆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们是要做把金子从沙子里刨出来的人。”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珠海银隆在2010年以49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53.6%的股权,从而掌握了钛酸锂材料的最新技术。

格力在9月1日回复深交所询问的公告中表示,与其他主流电池相比,珠海银隆生产的钛酸锂电池在循环使用寿命、适用温度、充放电速度以及电池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存在比较劣势。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此外,公告提供的电动车行业毛利率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珠海银隆以34.64%的毛利率排名第一。而在其余的比较对象中,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毛利为29.31%,宇通客车则为24.86%。

珠海银隆解释称,其采取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其终端产品又主要为纯电动客车,导致其毛利率普遍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

但评估报告显示,珠海银隆在2015年净利润为4.16亿元。这个数字只是其应收20亿新能源补贴的1/5。而2014年同期,珠海银隆则亏损超过2.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银隆做出了更高的业绩承诺。其承诺在2016、2017和2018年3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董明珠对此则表示,现在 7、8 月份的订单较上半年及去年同期有大幅提升,3年对赌是可以实现的。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