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电力企业向用户直接购电试点和电力市场份额核定的审批权取消后,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可以说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对电力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大用户和发电商之间所谓的购售电如果中间没有了行政审批,就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制定价格,有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
但赞成之余,曾鸣还认为,在审批权取消之后必须要定好市场规则。“尽管审批权取消了,规则还是需要政府来定。比如国家的产业政策、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用电效率的标准、污染排放的管理,等等。如,电网为大用户直购电提供服务的成本和价格核算需要国家制定规则来明确。并且还要注意到电网安全,由于大用户直购电需要通过电网输送,不同的方式过网都会影响到电网安全。这些均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产业政策、要求来进行管理。”
对于涉及到国家财政补贴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权下放的问题,曾鸣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审批权下放并不意味着国家就不补贴了。这部分补贴市场能解决的,应该在市场里消化;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项目,地方财政应该给予补贴;而涉及到公共事业和整个社会需求的部分理应还是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
由于近年来我国对于天然气等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此次有关油气田项目的内容也同样受到关注。《决定》明确规定了企业投资年产100万吨及以上新油田开发项目和企业投资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取消行政审批、企业投资非跨境、跨省(区、市)的油气输送管网项目审批权下放地方。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领域专家刘毅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地区管网建设的需求和具体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下放有利于管网建设的创新。
对有关20亿立方米及以上的新气田审批取消的内容,刘毅军认为:”这无疑有利于企业在投资上有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但同时,国家在环境监管方面必须建立起专业的监管队伍。投资审批属于经济管理,环境则属于社会管理。我们不断地放松经济管理,同时环境管理不能放松,反而应该加强。”
对于100万吨以上的新油田开发和20亿立方米及以上气田均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国内大型油企,取消审批权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疑问,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至少是一个很强烈的市场信号,表现了今后油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态度。但在审批权下放的同时,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应该提高,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来监管市场。
综合多方观点,此次审批权下放对推动能源行业进一步市场化的进程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审批权不能一放了之,制定严格的市场规则和环境监管队伍依然至关重要。
除新能源汽车之外,土壤修复、大气治理、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都将亮相中关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