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技术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国家层面的储能技术和产业路线图规划制定已基本完成,正在梳理一批现实、可操作的政策。一旦下发,将对储能行业规范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则表示,目前协会正在制定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行业标准,有助引导、促进相关储能电池的研发进程。
李冶指出,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要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目前该总量已经制定,即将下发。由于要控制煤炭消耗比例,不能大规模、等比例增加,预计到2015年末标煤消耗量控制在45亿吨。为此,相应政策上要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及相配套的储能产业。
有消息称,目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多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国家电网内部人士透露,国网作为行业龙头已经率先布局发电储输工程,欲把握新能源发展的先机。
政府的政策引导是行业加速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重要的背后推手。“尽管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不高,但国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下一步将就储能创新的研发和产业化给予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发展和引领需要与储能技术创新相结合。”2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虎在会上作出上述表态。
国内能源领域权威人士指出,高虎的一席话点明了当前新能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可以说新能源发展未来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但高虎特别强调一点:扶持政策将重点针对产业创新,而不是针对应用端。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赞同:“前几年,风能、光伏发电对应用端一些不合理的补贴最终造成产能过剩。在储能技术尚未分出高下之时,没有必要大兴补贴。”
“政策是把双刃剑,在没有明确技术路线之前给予支持,可能支持的方向是错的,高主任所言的政策重点在于支持创新,符合行业现状。”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储能研究组组长陈永翀在会后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对政策模糊边界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支持创新应是未来政策的着力点,而不是外行指导内行地去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