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单一固定电价情况下,平均每辆电动汽车的年度充电成本为2028元。在峰谷电价比为6:1的分时电价情况下,充电量需求则仅为原始成本的19%,即392元。
相比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耗电的成本只有燃油汽车耗油费用的1/10。但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如果电动汽车充电时能利用分时电价错峰充电,成本将可能达到更低。
9月23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发布了名为《电动汽车在上海市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研究》的报告。
该报告预测,到2030年,在上海电动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情景下,相比无序充电,电动汽车如果能利用分时电价、有序充电,可将为每个电动汽车用户节省最多八成的充电费用。
该报告选取上海市作为研究地区,评估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上海电网的影响。此外,还根据上海市电力系统调峰需求、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及负荷特性,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潜力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8.3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3.2万辆,同比增长317%。在沪牌免费等政策的驱动下,上海市新能源车辆销量增长尤为迅猛。去年,上海全市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约为4.7万辆,同比增长三倍之多。
根据《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到2017年上海市电动汽车总数将达到13.1万辆;到2020年上海市电动汽车总量将达到26.3万辆。
该报告研究认为,在单一固定电价情况下,平均每辆电动汽车每天充电电量为8.33千瓦时,年度充电成本为2028元。在峰谷电价比为2:1的分时电价情况下,充电量需求不变,年度充电成本下降65%至709元;在6:1分时电价情况下,充电量需求则仅为原始成本的19%,即392元。
目前,上海市居民用户实行分时电价,第二档低电压用户高峰时段(6:00-22:00)电价为0.677元/千瓦时,低谷时段(22:00-次日6:00)电价为0.337元,峰谷电价比接近2:1。
该报告的参与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刘坚表示,之所以提出6:1分时电价的假设,是基于此前美国能源部发起的EVProject项目。该项目是目前对电动汽车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价格弹性研究方面,较有代表性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价格激励能够显著影响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行为。在圣地亚哥电力和天然气公司经营区域内,当峰谷电价比为2:1时,峰谷电价差约为0.13美元(约合0.85元人民币),70%的电动汽车用户会将充电负荷移至夜间电价低谷时段;当峰谷电价拉大到6:1以上后,价差达到0.3美元(约合2元人民币),低谷充电时段用户的比例提升至90%;而当峰谷电价进一步拉大后,新增参与充电调节的用户数量逐渐降低。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研究员赵勇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国内目前的政策角度,6:1的峰谷电价比可能比较高,但在未来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电情况下,这一高比值是可能实现的,真实的比值可能还会更大。
实际上,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保有量,所带来的是不断上涨的充电负荷,这对于城市电网而言,是一大负担。该报告认为,如果电动汽车能够利用分时电价、有序充电,不仅可以为使用者节省费用,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缓解电网的调峰压力。
刘坚介绍称,上海市近年来夏季电力高峰不断刷新,电力的峰谷差也在不断加大,加上“西电东送”下外来清洁水电比例不断加大,电网的柔性负荷调节不足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挑战,急需要提升需求侧灵活性调节能力。
“电动汽车具有较长的停车时间和较强的充放电调节能力,在车辆大规模推广下,可能成为电网系统最重要的调节资源之一,通过有序充电,大大降低上海市负荷峰谷差。”刘坚表示。
该报告还指出,电动汽车通过有序充电降低上海市负荷峰谷差,缓解上海市调峰压力,还具有很好环境效益。未来有望帮助上海电网每年减少燃煤消耗230万吨/年,减排烟尘0.2万吨、二氧化硫1.1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二氧化碳450万吨。
不过,除上海等少数地区,中国电力体系目前仍沿用计划调度,电价在相当时期内处在固定水平。因此无法及时反映电动汽车作为灵活资源的经济价值,也就不能够有效促进电动汽车在电网中应用。
因此,该报告建议,要建立和完善电能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让合理的电力市场和电价形成机制成为激励电动汽车融入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经济保障。
原标题:在分时错峰低谷充电 可以为你的电动汽车节省八成充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