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韩英铎院士:能源互联网具有强大驱动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6-09-28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我国电能生产和消费现状确实需要革命性变革,能源互联网将在发输配用多方面掀起革命。

一、我国电力生产与消费的现状确实需要革命。40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大发展成绩赫然,但对电力生产与消费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充分认识:电力生产与消费的相对低效率,已成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拦路虎。

我国单位GDP 的电力消耗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电装机超出负荷需求过多,设备冗余严重;发、输、配、用电所有设备利用效率都很低;一些旧的规划指导思想,导致巨大的浪费;配电系统尽管冗余很大,可靠性却很低,亟需改变。

资源环境制约严酷,节能增效任务繁重。2008年,我国GDP 仅占世界的 7.1%, 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 17.7%。2012年我国消耗全世界20%的能源,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同时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2015年平均只有4000多小时,个别地区甚至3000小时;在全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去年风光发电上半年分别弃清洁电能高达15%和14%,而同时每年新增千万千瓦以上;全国500千伏线路本来可以送120万千瓦,而实际60%左右的线路大部分时间运行在60万千瓦以下,电网规划以网络冗余换安全性、可靠性,电网运行“以大的保守度换取可靠度”的现象随处可见。

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是完全正确的。

二、能源互联网将在发输配用多方面掀起革命。智能电网就是把现代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网络、传感、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效率,提高安全可靠性,节能减排,提高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能源互联网实际是智能电网的自然扩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互联网=智能微电网(柔性直流配网、路由器、电能质量治理、新一代EMS) +互联网(全景监测、数据采集、源网荷互动)+热冷电风光储多能协调互补+运营体制的改变等等。电热冷+风光储联合经济调度构成典型能源互联微网。

能源互联网从易到难有多种发展模式:从园区需求侧管理入手,从园区大用户售电服务入手,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网入手,从多能互补能源高效利用入手,最终都走向能源互联网。我觉得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具有强大的内外驱动力,一旦释放,井喷局面必将出现。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互联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