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趋近 企业应该如何发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发布时间:2016-10-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池是一个微观化学反应体系,这决定了其是一个制造控制要求较高的行业,只有在研发和制造上双管齐下,持续努力,才能一直站在行业前列。”新能源汽车风云动荡,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趋近,动力电池企业应该如何发展?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洲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谈现在——优质的产品才会被留下来

 

背靠中国这个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电池企业这几年成长迅速,但相较而言,日韩电池企业比中国起步更早,技术积累更多,生产制造经验也更加丰富。自主企业与日韩在技术和质量上是否存在差距?在徐洲看来,就单体电池技术水平来说,自主企业与日韩企业并无明显差距。但在批量产品的性能及质量上,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制造精细化程度、控制水平、设备智能化程度等方面。

 

在目前,从政府部门到研究机构,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警报也不绝于耳。徐洲认为,优胜劣汰是一个自然的市场过程,质量一般的产品将很快过剩,但优质产品永远不会被淘汰。他表示:“中天储能以精细制造为理念,质量为先,以集约、精细、智能为手段,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我们有信心,必将处于胜的那一队列。”

 

数据显示,2016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6.67GWh,同比2015年增幅达145.2%。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一片向好,但隐忧不少。徐洲谈到:“主要的问题有型号规格繁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质量稳定性一般。另外,由单体电池到系统的研发投入也相对较少。”

 

看未来——研发、制造需双管齐下

 

我们了解到,2016年中天储能新建投产了两条全自动锂电池生产线,目前实际年产能已达到5亿Ah,下一期的扩建计划也已启动动,2017年还将新增10亿Ah产能。另外,还建成了配套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也进行了深度布局。

 

徐洲认为,动力电池未来必将走向结构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控制精细化、产品规模化。在技术上,安全、能量密度、寿命是永恒的追求。关于近几年的规划,徐洲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天储能将继续重技术、重质量、重服务,并重视产业链战略合作及新技术开发。

 

在制造上,中天储能继承了母公司99.99995%超高纯度SiO2的精细制造经验,建成了目前唯一被工信部认定的2016年锂电池行业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徐洲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天储能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了石墨烯材料及高华能量超级电容器,与中科院合作对固态电池、高比能量电池、硅碳负极等进行开发。到“十三五末”中天储能将打造百亿产值的高质量动力电池系统生产能力,立足行业第一梯队。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自主电池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还能获得更多配套经验。加速技术升级,优秀的本土电池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