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新能源车正在成为许多人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推动新能源车发展方面,电力企业主动履职担责,紧密对接政府规划,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同时,电力企业还将电动汽车应用到抢修服务等日常工作中,并激励员工购买使用电动汽车,以自身的具体行动,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
9月21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举行电动汽车交车仪式。国网浙江电力向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租赁70辆纯电动汽车,作为企业生产用车,以进一步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9月初的G20杭州峰会期间,国网浙江电力建成的55个公用充电桩,为近500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6453次,累计充电量达8.5万余千瓦时,折算减少碳排放约120吨。
目前,杭州主城区的充电桩已达1750余个,公用充电桩服务半径可以达到2千米,已初步建成新能源车充换电网络框架结构。
实际上,从全省范围来看,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发展、市场推广、模式创新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据统计,浙江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约7万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销售产值将近250亿元,产业规模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包括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不仅如此,浙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了分时租赁、分期租赁和纯电动大巴“融资租赁”等模式。其中,康迪电动汽车公司等率先在哈嘎纳州推出的电动汽车分时、分期租赁车辆数量已有2万余辆,成为目前全国推广应用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并被复制到多个城市。浙江坚持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示范促应用,以应用拓市场,以市场促发展。
到2015年年底,全省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8663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占比91.9%,数量居全国前列。
基础设施加快推进
杭州市民傅伟是电动汽车的忠实粉丝。他购买了一辆电动汽车送给自己当作30岁生日礼物。“相比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每跑1千米,就能减少碳排放142克。它带我走进了全新的生活!”傅伟说。
在杭州玉皇山公园公共快充站,正在充电的车主李女士打开“e充电”给我们演示:“你看,我家在这里,不远处的钱江新城森林公园北侧,也有个快充站。”地图上,充电桩的小图标覆盖杭州全城。她介绍说,来充电的时候,电量只有20%,这才充了20多分钟,基本上就充满了。
“e充电”是一款手机App软件,需要充电的时候打开App,即可搜索附近的快充站,根据导航指示行车路线直接找到充电桩,这对于电动汽车车主来说,非常方便实用。据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杭州日均充电量已经超过2万千瓦时,城内核心区域基本实现2公里充电圈。这意味着,10分钟内,开车必能找到一个充电站。如果想开电动汽车出远门,也没问题,现在浙江的高速公路上,加油站内都装了充电桩,十分方便。
近两年,国网浙江电力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易充电”移动客户端,建成投运快充站222座,开展快充服务7.3万次,充电量突破100万千瓦时。同时建成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城市核心区的快充网络,浙江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主要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机遇和挑战并存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比2014年增长4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销国。随着环保要求趋严,绿色出行兴盛,这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从政策到资金,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浙江省也专门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委员会,安排资金支持新能源技术攻克、市场推广和充换电设施建设等。
机遇下也藏着不少挑战。据有关人士透露,浙江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整车实力还不够强、产业链配套有待加强、关键技术仍需突破等,正是有关部门希望能在未来5年解决的系列问题。
作为清洁能源供应商,国网浙江电力将全面对接浙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十三五”规划,按照2020年全省电动汽车23万辆保有量的目标,充分发挥电网企业自身优势,研究确立充换电站建设运营模式,年内实现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全覆盖,城市核心区建成快充站331座,进一步推动浙江电动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