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天是一个很大的展览,也讲到了很多能源方面的话题,我也关注到今年的演讲中有很多也是汽车行业向上下游的延伸,特斯拉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因此我做一些简要的分享。
首先还是要重新重申一下特斯拉公司创立的使命,2003年我们的创始人马斯克,当时有一个公司的实力是向着可持续交通转变,通过生产高性能的Fodbal Car,也就是买得起的车。
大家对特斯拉的第一印象是高端汽车豪华品牌,我们的目标是从此介入做大多数人买的起的品牌,这跟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做高端品牌是不一样的。今年我们把可持续交通的理念也做了调整,变成了可持续能源。这为我们的拓展也奠定了理念上的方向。
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大概在创立之初的时候,我们的创始人就设定了之前10年的规划,也是他的第一个master plan。第一款车是高端的轿跑车,当然他是基于现有的既有车做的改造,这款车2008年上市的时候是超过了10万美元,性能还是不错的。
但随着时间的延伸,我们技术的进步,大概从2012年开始第二代车推向了市场,这款车是全新设计的,做了最优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改进,这款车上市了以后,它的价格就下降了相对30%左右。
但从尺寸来讲是5米长、2米宽的C级车,大概与宝马7的尺寸相当,空间也非常地大,因为它不是说汽油车改装过来的而是全新的设计,其实电动车的空间使用率是远远高于汽油车的。尺寸更大。
但之与对应的我们的性能发生了极大的提升,最新的一款车百公里加速已经达到了2秒。今年在中国上市的ModelX百公里加速也达到了4秒左右,价格也很便宜。
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们又发布了一个会产生颠覆性的产生叫Model3,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我们预测达到了3.5万美金,尺寸略小大概有宝马3系和奥迪A4这样大,它的蓄势里程也会达到350公里以上,百公里加速至少是4到5秒钟左右。而且我们预期是在2017年的年底,在美国上市,2018年在中国上市。
一年多以后我们相信它的很多智能和功能会比现在的ModelX更好。大家可以类比手机,价格在不断地下降,功能在不断地提升,这就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一些额外的益处。我们预期车辆也会得到类似的发展的轨迹。
我们的产品投放了市场以后获得了很多的好评,最主要的是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在著名的Cosumer report上去年甚至是达到了102分,这足以证明这款车的体验是能实现更好于汽油车。
现在我们的车辆可以做到四驱,汽油车的四驱顶配,我们加了电机成本并没有很高,最多是几万元左右,百公里加速达到了2.7秒,可能就是100多万出头,汽油车基本上是几百万起,这个级别要比汽油车的性价比高很多,虽然大家觉得绝对价格是偏贵,其实和同等性能的汽油车比起来是非常物超所值的。里程最新推出的P100D也超过了600公里。
除了性能和价格就是安全性,大家担心的新生事物是不是足够安全的问题,我们也跟汽油车一样做了很多官方的最权威的测试,比如说美国的高速安全管理局和欧洲的NCAP都拿到了5星评价,所有的汽油车也不过两款车,我们单项评价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所以安全性上我们得到了很高的证明。
是因为我们的设计是一次成型比较好,不容易损坏,我们的生产工艺是自动化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电池的设计。我们把电池设计在底部,使得整个车辆的重心非常地低,电池大概有几百公斤,把整个车的重心都拉低了,所以操作是非常稳定,不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
还有伤亡是因为车辆的翻滚导致的,我们的车在测试的时候翻滚都是很困难的,因为重心很低。还有电池平台加了很厚的装甲,所以这款车的电池在前后轮中间的部委对整个的座舱有非常大的保护,证明我们如果做一些测碰,特别是侧面的碰撞伤害最大的就是侧碰,可是我们侧碰的时候由于有了电池的保护,我们的变形量是远远超过所有的汽油车。
之后是前备箱,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前只有后备厢,是因为我们设计了以后系统是非常简化的,整个前舱是空的,它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可以储物第二是前撞的时候,缓冲非常好,真正撞击的时候是发动机顶到驾驶舱之后对驾驶人员和前排乘客的伤害,因为我们前排是空的,所以对前排是没有任何的影响,这是汽油车做不到的。
还有是材料,我们的创始人还有一个公司叫SpaceX,特斯拉引用了很多的航天的材料,比如说关键部委加了很多的碰撞的加固,材料上第一是实现了轻量化,节能的效果比较好。第二是安全性也得到了目前最好的设计。
刚才也提到了侧撞防护是很好的,还有电池的管理系统是主动控制温度的,电池最危险的事情是过热、起火爆炸,我们的温控系统都是最好的,我们里面主动加的水冷和液体冷却的装置,冬天可以起到电池加热的效果,夏天可以降温,整体来讲我们对温度的管理控制是最先进的。
另外,即使在很严重的事故发生的时候,还有一块技术叫防止热流扩散。最危险的就是像瞬间的过热导致的爆炸,整个电池能量释放出来是非常可怕的,一个鞭炮引燃爆炸是很惊人的,我们区域可以分成不同的区域,可以得到了负反馈的限制。
即使我们的主动温控系统发现温度控制不了,可是我们的BMS会及时检测到过高的温度区域,进行扩散防止,同时提醒消费者靠边停车,因为在开的过程中不能马上地制动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要给驾驶员一定的时间靠边停车以后,尽快地离开车辆,即使这个车出了问题,人员不会受到任何的伤亡,也不会给道路带来任何的隐患。所以说不管是在美国的被动安全还是在欧洲的主动安全的测试领域我们都达到了很高的级别。
还有就是我们的在线升级,也就是所谓的车联网系统,这个车联网不是说只是能上网这么简单,还有很多的功能比如说在线升级,比如说车辆给手机是一样的,3G、4G、WiFi都是可以联网的,我们很多的功能在买车的时候,可能消费者并不知道,他只是以为这是一辆车,其实很多的功能你也不知道。
可是随着你的系统不断地升级,从iOS4、5、6一直在不断地升级,可是你的手机其是同样的硬件,还有不同的APP会在系统平台上给大家不断的惊喜。我们有一些更新,刚开始我们进中国的时候是使用Google的导航,我们要等它改好是不没有时间的,我们有了车联网就可以改了。
这么尖端的一个车没有导航系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把导航做好了以后,通过在线升级的方式所有的消费者都可以使用,而且我们有很大的改进。
还有一个重大的改版是我们全天生自动辅助驾驶的功能,帮助用户可以更好地防止一些风险隐患,可是我们多次强调它并不是完全地自动驾驶,可以不用完全地关注周围,我们现在是第二级阶段,消费者还是要保持专注力,要注视前方,可是有了辅助驾驶相当于多了眼睛,包括便利方面是自动泊车和自动防爆预警,大大地提升了安全性,只要不要过度使用就可以了。
还有远程诊断,在很多事故或者是故障发生的时候,现有的车辆很多没有联网功能的,要开到4S店才能找到原因,我们通过远程诊断是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到底是小问题还是必须要到维修中心处理,大大地提高的效率。
中控大屏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操作,我们车辆基本上是没有按的,都是触屏控制,基本上消费者上去以后,简单介绍几分钟就可以开车了,不需要太长的学习时间。APP控制也是非常方便的,我们可以远程启动,比如说钥匙在我的身上,我的同事想用车,我可以远程解锁、充电,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手机APP实现。
AUTOPILOT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提升,现在可以自动变到、转向,而且在不断地升级自动辅助驾驶的一些新的功能。还有就是充电,大家知道电动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充电我们在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探索,最难的问题上我们在中国的家庭充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本人也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可以帮助消费者在自己的车位上进行家庭安装。
另外超级充电站是作为补充,因为大家日常一天4、5百公里以上,如果每天能满电出行是不用担心的,在家里充电是比在加油站更方便的,在家里像手机一样,每天晚上插着就可以了,不用担心电池的寿命和问题。
但跑长途和应急的时候怎么办?毕竟慢充需要6、7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我们的冲击充电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15到20分钟可以充很多,我们在高速公路沿线布置了这个产品,在美国我们从洛杉矶也实现了横跨美洲大陆的布置,我们在中国也会做类似的工作。
不仅是特斯拉自己有自己的充电桩,可是在中国有一个新国标刚刚发布,我们全程地参与了新国标的讨论,也提了很多的建议,包括我们的国标更加地完善和安全。
所以说,在国标发布了以后,我们也最快地响应了新国标,我们在今年的4月份的时候一起发布了伙伴计划,充电有很多不是新国标,有很多的服务也很差,我们希望和好的合作伙伴一起,使我们的用户也成为他们的用户。
最直观的是我们跟国家电网的合作,他们在高速公路沿线每个服务区都会建立快充站,如果我们跟国网实现很好的技术对接,消费者在每个休息区都可以进行快速充电的话,我相信开纯电动车长途出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这一点是非常有信心的。
除了车辆以外,我们再延伸一点,我们也延伸到了上下游,也做了一些能源方面的工作,就是电池的工厂我们是从2014年开始动工的,今年7月份的时候,我们第一期已经揭幕开始工作了,预计的产能相对于2013年全球的产能再翻一番。我们预测未来的电动车要到上千万辆的话,电池的供应会是一个瓶颈,特别是高水平的电池。未来我们相信为什么整车的电池可以下降到3.5万美金呢?
是因为电池的成本的下降,至少可以降低20%到30%,我们很有信心,以后即使不依靠补贴,也可以降到跟汽油车一样的水平,保养环节电动汽车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保养的东西,也就是轮胎和刹车,其他的都是八年维保,我们预测到2020年巨大的产能就会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激励,它不仅仅能服务于电动汽车,而且还有储能电池,这是一个新的领域。
储能电池领域大概也有两款产品,也就是POWER WALL,指的是家用的充电的设备,是可以使用太阳能在夜间使用,白天要充电,很多电力不方便的地方,甚至可以并网,第一可以不用电网的电,第二可以反卖给电网电,这些功能在很多的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还有一种是工业级的POWER PACK,大家知道风补的差异很大,其实有大量的浪费。如果我们能用POWER PACK的方式,特别是对很多新能源方面,大家知道新能源本身的特点就是不像发电用煤等传统能源那么稳定,新能源在西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的现象很严重,国家还在用特高压,希望通过电网的协同发展,会带来能源领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他的各种微电网和新能源的储备都是应用领域非常广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光伏分布式风电都是全世界领先的,所以这个领域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好的商业模式。
有一个案例,大概在9月份的时候美国我们达到了全世界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项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网络,是在南加州实验的。因为是美国发现了页岩气,可是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不可小视的,现在想发展能源办呢?
就是要储能,我们的规模相当于可以给2000多户用户用一天的电,同时相当于给1000辆车以上同时充电都没有问题,我们这个80MW的充电站,9月份中标以来预计在年底左右就可以使用,大家可以关注媒体的报道,这是一些很好的案例,但也刚刚开始,所以我们也很期待这个领域上我们要有探索。
还有一个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就是我们创始人马斯克的另外一个探索就是SOLAR CITY,就是用垂直整合的理念,将能源整合在一起。
大概在一个月前,我们的创始人又公布了我们的Master Plan,上一个十年他说要先推出小批量的高价位的Roadster,之后推出ModelS/X,之后是大批量的Model3。下一个十年的计划是和太阳能的整合。
第二个是除了现有的车辆以外,还将把电动化拓展到所有的车型领域,因为特斯拉只是一个10年左右的小公司,汽车行业的巨头都是百年以上的历史,我们在短短的10几年间,或者是下一个十年间会做一些探索,不管是紧凑型的SUV还是皮卡以及中巴这样的车特斯拉都会探索尝试。
我们的理念是电动车是可以扩展到所有的车型的,我们的理念是希望整个化石能源都可以用新能源来做,都可以采用二次能源来做能源的使用。
第三个事情是,通过自动化的很多技术,完全可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甚至是超过了人类驾驶的10倍以上的安全性,因为人毕竟会犯错误,而机器的情况下如果有很好的环境法规的话,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可以做到的,他甚至开玩笑说,以后人来驾驶车是一件非法的事,必须用机器来辅助驾驶。这个在未来十年甚至是用不了太多的时间就有可能实现。
最后一项是,马斯克的理念是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歇车的,因为美国的地方比较大,可以看到大量的停车场,每天开车的时间只有2、3个小时,大量的车空余出来干吗呢?就是共享经济,可以帮助你有额外的收入,另外一个角度是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生产这么多的车,保存这么多的车、维修那么多的车、淘汰那么多的车,更重要的是占用那么多的资源,未来的共享经济也是他非常好的想法,可能在座的人也有类似的理念,我们很希望看到它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