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工信部、发改委对于新能源车行业发布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文件、产业政策,主要从准入条件、积分管理、碳排放、安全标准等几个方面着手。从政策本身来看,监管都是越发细致、标准都是越发严格,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新政是会更加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下面就来梳理下已经发布和即将发布的几个政策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此管理规定主要对于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准入方面进行要求。在企业准入方面,《新规》对生产能力和条件、设计开发、生产一致性、售后服务能力等,要求更加严格化和具体化。
在产品准入方面,《新规》不仅要求企业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还要求新能源车企应掌握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开发与制造方面的技术,同时具备整车、整车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其他自制部件的试验验证能力。
根据业内专家介绍,准入门槛的提高,未来新能源车企的总量将被控制。从而收紧补贴的口子。
未来产品准入将提高性能要求,增加安全性检测项目,检验标准将增16个,专项标准也从22个增加到38个;产品追溯性要求也将有所提高,关键部件必须具有相关标识;企业也需要强化安全监管,建立包括车辆安全、故障、能耗等数据库,产品全生命周期档案也将同步建设,此外还需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事故,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推动技术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重新定义,将部分产品“剔除”出了新能源汽车范畴,具体规定等程序完结后会尽快发布。
随着逐步提升的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一些具备投资冲动的车企将会冷静下来,寻找其核心竞争力。值得欣喜的是,一些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设想和布局并非“短平快”,而是致力于建立在研发、技术等核心竞争力上,力争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赢得市场。
《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办法参照了美国加州的管理制度。即生产电动汽车将获得碳排放的奖励指标,生产传统汽车将受到严格控制,超标的企业要去购买碳排放指标否则会得到重罚。2014年,特斯拉曾通过出售碳排放指标获得了数千万美金的收入。不过,与美国加州的管理制度略有不同,办法结合中国已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稿)》(简称“碳排放条例”),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相关条例,将两者合并实施对汽车碳排放进行管理。
对汽车企业实行“碳配额”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发改委文件中称,该管理办法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颁布实施。在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政策退坡之际,“碳配额”管理办法被认为是对汽车市场更有力的管理措施。
具体来看,“碳配额”涉及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注册登记机构、核查机构、交易机构、车企等相关方,参与方较多,且信息公开、途径明晰,有利于提升实施可行性。
此外,管理办法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退坡做出了说明:到2018年,财政补贴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财政补贴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减少40%。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建立企业履行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承诺内容的失信违规企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公开曝光,并在市场准入、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货物通关等方面,对违规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
市场观点:之前,财政部网站公布了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部分情况,曝光了五个典型案例。业内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国家对于新能源车行业准入管理将日趋规范和严格。
意见稿编制的主要思路为,对乘用车生产企业同时提出平均燃料消耗量达标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达标,两个考核指标要求。
对此,王秉刚向记者表示,“新管理办法主要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消除补贴退坡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的影响。”
在王秉刚看来,新管理办法一方面倒逼车企为了达到规定要求,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让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积分交易获得一定补贴,弥补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损失。
由此来看,该管理办法对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跟目前新能源补贴退坡情况正好形成互补。
《“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17年拟在6个技术方向启动19至38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11.2亿元,涉及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汽车智能化等方面。
据了解,2016年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在6个技术方向已启动实施18个项目,2017年拟在6个技术方向启动19至38个项目。凡企业牵头的项目须自筹配套经费,配套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1。其中,针对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方面,考核指标将提交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与评测报告;建立电池的安全评测体系,形成相关安全标准;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1亿瓦时。试点专项项目的启动将助推锂电池技术升级,有利于新能源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此外,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也将于10月28日发布,进一步提出了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轻量化、汽车制造等七大领域,并分别形成了各自领域的技术路线图。这可能会对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