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风光竞争替代效应显现,电价退坡割了谁的肉

作者:何诺书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16-11-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风电应该尽快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可以犯错误的,但风电已经开始从青春期步入成年期了,应该要为国家能源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开幕式致辞上这样说。

今年的国际风能大会在雾霾中开幕,风电如何承担责任,推动能源战略转型成为重要议题。而紧随其后的光伏大会(PVCEC)也较往年褪去了很多情怀的外衣,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为代表的企业家开始呼吁,不要讲太多故事,不要再让利益相关方受到损失。

从一个参加报道过多届CWP和PVCEC的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今年两个大会上的各种讨论和发言也基本上暗合了行业发展的两条主线,明面上还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战略转型的“主旋律”、大背景;另一条则是行业如何应对当前变动的政策环境,如何让企业正视和适应行业及整个能源格局的复杂变化,本质上是祛魅务实,力求成为一个更正常、成熟的产业。

电价退坡,企业倍感压力

本届风能和光伏大会召开前夕,国家发改委流出一份《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引起业界震动,按照意见稿的要求,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以及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都将面临较大幅度的下调,显示出国家发改委对实行可再生能源电价退坡机制决心颇为坚定。

有业界人士认为,此次电价下调与几次光伏领跑者项目招标屡报低价有关。在展会前,eo记者也采访了一家积极参与领跑者项目招标企业的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最近几次招标中企业多报低价的考虑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组件成本下降趋势的预测,“去年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说系统成本能做到5块多到6块钱,没有人会相信,去年这个时候系统成本还在7.5元左右的水平,今年以来,这个成本就降了接近1块钱,这是几个月的事,我们预测,明年不管是材料还是系统成本肯定还得降”。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也给出了更为明确的预测,他认为组件成本今年第一季度已经降到0.41美元,明年四季度之前就有希望降到0.29美元。

对光伏企业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电价退坡机制似乎无可厚非,更多的讨论集中在应该降多少上。按照意见稿,三类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有0.2元-0.3元的降幅,而分布式项目补贴也有较大下降,这让企业倍感压力。远景能源光伏业务总经理孙捷对eo记者表示,力度太大的价格调整会再次动摇金融机构对于光伏行业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走得太快对行业不好,价格调整需要逐步释放,有序推进。

有消息指,发改委召集十多家新能源企业听取意见,企业普遍反映电价下调力度不宜过大。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再向五大发电集团等发电企业、两家电网企业、水规总院下发了一份新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征求意见函》,对比上一份意见稿,该意见函针对分布式光伏的降补力度较小,一、二类资源区调整为0.35元/千瓦时,三类资源区为0.4元/千瓦时。但陆上和海上风电的电价下调力度依然较大,海上风电仍保持近海0.8元/千瓦时,潮间带0.7元/千瓦时;而陆上风电的标杆电价则进一步调整为0.41元/千瓦时、0.44元/千瓦时、0.48元/千瓦时、0.55元/千瓦时。

风电成本须下降,否则失去市场份额

或许,形势对风电行业来说更为严峻,尤其考虑到这个行业成本下降的趋势并没有那么明显。

远景能源CEO张雷提到了最近在墨西哥一次招标,大部分份额被光伏企业拿走,“光伏能做到4美分一度电”;“9年前,我们刚进入风电行业,当时光伏发电的价格比风电还是高了一倍多,但到今天,两者非常接近了”,“我们看两个行业的学习曲线,风电是每年5%,光伏是10%,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未来五到十年的趋势,两个行业会走向何处”。

李鹏在讲话中也给风电行业提了个醒,提出风电成本在未来5-10年内还需要下降20%-25%,“这是一个硬任务”,“如果做不到,这个行业会非常危险”。李鹏还说,“除了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之外,新能源领域本身也是有很强的替代效应的。风电、光伏发电甚至还有光热发电等,未来的谁的成本下降的快,谁就会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就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进一步推行可再生能源价格退坡机制的大背景下,风电和光伏之间的竞争逐渐显山露水。

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作为领先的设备商的代表,透露了风机企业当前面临的成本压力:表面上看,风电机组千瓦造价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但制造业内部都了解,“每一年我们机组的叶片都要放大,可靠性指标要提高,电网公司也会持续对机组提出更高要求和标准”,“我们每年要消化5%-10%的成本上涨因素,比如叶片,每年放大8%,采购成本至少要增加20%-30%,这些都被我们企业内部消化了”。

王海波还提出,建设一个健康的市场交易机制才能真正促进行业的发展。他认为,政府支付给新能源企业的补贴实际上是政府支付的“违约成本”,“因为没让我们放开发,因此要支付违约成本”。实际上,由于技术的进步,“过去必须有8米/秒以上的风速才能做到年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现在4.8米/秒就能做到;如果仍在8米/秒的风速区开发,其实3毛钱的电价已经能盈利”,真正让风电成本高昂的是弃风限电。“国内风电市场法律没有执行好,信用体系没有搭建好,一个好的信用体系会让全行业的交易成本极低”,王海波透露,现在风电企业更倾向于开拓海外市场,6%-7%的回报率都有企业去抢,但在国内,“可研报告的收益率要做到15%,因为国内市场不可信赖,交易成本太高,企业要‘防贼、防骗、防坑’”。

此外,风电企业对此次海上风电的电价调整也颇为不解。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金孝龙对eo记者表示,“我们说去年才是海上风电元年,真正起步的项目很有限,现在的电价还是2014年出台的,现在就提出降电价,显然不是适当的时候。现在很多投资商都还在观望阶段,江苏、福建、广东三大海域的地质条件都不尽相同,到现在这些区域投资成本大概是多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测算结果。现在海上风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非常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来支撑这个时期的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在其主旨演讲的最后道破了当前可再生能源行业面临这种电价窘境的原因。“风电、光伏要不要降价,这话太单一了。在现行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下,在还没有建成电力市场的情况下,还存在严重弃风限电的情况下,不宜降价”,出现这样的争论,“还是体制的问题,管价格的管价格,管产业的管产业,管能源的还管不了电网”,“单独从自己所管的领域来看,成本大幅下降就应该降”,“但电力体制改革又是另外一个部门在负责,这个进程非常缓慢,这两块对不上。所以我们提政策建议的时候,还是应该持续敦促政府,加快改革的力度”。

海外市场是亮点

在国内政策环境不稳和弃风限电严峻的前提下,不少企业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

远景能源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就非常亮眼,其CEO张雷也多次谈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战略考虑。“在巴黎协定大框架下,国际市场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练兵场,这个战场虽然残酷,但不像国内受限于弃风限电,是个没有确定性的赌场,所以远景毅然选择了这个残酷的战场”。前段时间,远景能源在阿根廷一次700MW的招标中拿下了188MW,是所有参与企业中拿到份额最大的企业,“这个背后是对投资环境的理性计算,即使我们报5、6美分一度电的价格,我们还能算得过账来”,“利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锻炼我们的免疫力,提升我们的战斗力,再回到国内市场也是收获颇丰的”。

张雷还提醒同行留意人民币下行的趋势,如果现在投资海外新能源资产,某种程度上还有汇率的优势。张雷提到远景能源有一个黑山的项目,晚了半年交货,竟多赚了几百万欧元的利润。

分享到:

关键字:可再生能源 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