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浙江杭州市电力局获悉,该局历时1年多完成项目建设,改造完成配网自动化线路224条、开关站416座,全面完成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为全面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把杭州列为第一批配电自动化和“调控一体化”试点城市。成为国网公司首批试点单位之后,杭州市电力局成立了智能配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智能配电网项目基地和相关专业工作小组,全面规划和推进智能配电网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用五年时间在杭州市区全面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应用。其中,配网自动化试点项目是杭州智能配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计划在2010年底完成。
杭州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总投资7890万元,实施范围为杭州市区环城路以内的核心区块,涉及12个变电所、161条10千伏线路、380座开关站。2009年12月28日,杭州环西湖南线的8条10千伏线路、14座开关站实现了“调控一体化”管理,并具备事故隔离恢复、“遥信、遥测、遥控”等功能。今年2月,杭州配电自动化试点实施方案得到国家电网公司批复,随后,杭州市电力局开始全面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截至11月19日,该局完成了试点范围内全部(380座)开关站的自动化改造。
据了解,该试点项目主要是对区域内配网网架进行梳理和优化、配电设备进行改造,同时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配电通信网的建设、完善子站和主站的功能。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公变配电监测终端的安装及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接入、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故障指示器接入等方式的试点。配电自动化功能包括遥控、遥测、遥信的采集和运行监控,以及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开展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消除“信息孤岛”,杭州市电力局根据现有DMS(配电管理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PMS(生产管理系统)、95598等各类相关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现状及信息模型,制定了符合IEC国际标准的配网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在10月份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配网工作组会议上,该局被确定为国内唯一的IEC61968互操作实验基地,为IEC国际标准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系统建设中提供了平台。
目前,所有已投运的224条自动化线路全部纳入了“调控一体化”管理,线路的平均故障隔离时间从53分钟降至5分钟以内,平均倒闸操作时间从34分钟降至3分钟以内,大幅提高了故障处理和运行操作的工作效率。据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杭州市电力局累计完成改造253条10千伏线路、526座开关站,届时杭州市中心区域将全面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