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应用市场局限 换电模式重启之路能走多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电动车网 发布时间:2016-1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自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来,选择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一直在业界备受争议。这个曾经让许多企业以失败告终的换电模式,最近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

 近日,由北汽新能源联手中石化等企业共同打造的首批10座充换电站正式投入使用,预计年内还将交付40座。力帆汽车采用分箱式换电技术的集中式能源站也于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式启用。沉寂良久的换电模式又重新回到舆论风口。

 业内普遍认为,换电模式具有换电时间短、效率高,利用夜间峰谷时段充电降低成本,统一专业化管理有利于保护电池寿命等优点。但仅适用于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等特定市场领域,同时换电模式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换电模式目前只能作为充电模式的一种补充。

 应用市场局限 私家车市场难打开

 对于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等特定领域市场来说,这些车型能够保证产品一致性,规避了换电模式难以逾越的电池标准多样化的门槛,有利于换电站初期以最简单的模式运行。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东辉认为,换电模式在公共出行细分领域会有市场,但是对于主流的私家车市场,换电模式并不合适。 

据了解,目前北汽新能源的换电站和出租车的投入仅限于北京的出租车市场,而力帆汽车的换电能源站目前也只针对旗下盼达用车的分时租赁市场开放。 

重庆力帆新能源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目前换电模式主要针对分时租赁、出租车等特定市场,面对个人用户还为时尚早。 

换电模式为何难以撬动私人电动车市场?首先,新能源汽车车型众多,与之配套电池规格尺寸及技术标准也千差万别,这也是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利益所在,因此车企普遍不愿意共享电池规格及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私人用户而言,他们更注重私有财产的完整性,不停地更换电池不在其接受范围之内。同时,私人用户对于电能补给没有那么迫切,利用夜间充电就能满足其平日代步需求。 

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充电机产品总监周代文也认为,换电模式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快充技术的进步将能够全面有效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换电模式推广 面临诸多瓶颈 

虽然换电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仍然面临前期成本投入大、换电标准不统一、电池统一管理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推广瓶颈。换电模式能否顺利重启仍待考验。 

力帆股份曾公开表示,一级能源中心站包含土地、土建、设备投入加起来需要几千万,再加上电池的投入,整体算下来,一个能源中心站投入要上亿元。 

“但目前具备换电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偏少,各能源站换电车型偏向单一,就目前部分企业的提出的换电收费标准,投资回报周期可能会被拉长。” 马东表示。 

与此同时,受车型设计限制,换电标准不统一也制约着换电模式的发展。以北汽和力帆为例,北汽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电池整合为一块,集中安装在底盘;而力帆则将电池分成8块,分别安装在车的前后。 

“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企业间的能源站、换电站不可通用。”一位不愿具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的换电方式各有利弊,车企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更何况这些车企已进行了投入,放弃自身标准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虽然换电模式过程中安全问题已被解决,但在统一管理电池过程中,安全问题却亟待考验。 

“一方面,运送电池箱过程中本身就存在振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电池组运营的后期,电池的老化以及接口磨损问题,将为企业电池组的安全管理带来更多挑战。”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同时,充电模式范及标准正在快速完善中,快充技术和电池的成本及寿命问题也在不断的解决。马东认为,随着快充技术的发展,充电时间缩短,电池充电频率也会随之降低。对于换电市场也将带来更大的冲击。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换电模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