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联盟成立 拆解规范将明年发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mp 发布时间:2016-11-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动力电池回收所蕴藏的丰厚价值早已得到业内的关注,到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达32.2Gwh,约50万吨,而回收再利用所带来的市场规模预计会达到136亿元,对此,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自然不会放过分享这块“蛋糕”的机会,但苦于当下相关标准尚未明确,各家企业在探索相关技术、模式时,也是十分头疼。

11月18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30多家企业发起的“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宣布成立,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参会企业也根据近年来探索情况,提出了诸如“将旧电池的运输纳入标准”、“研究低成本的回收技术”等种种建议及难点。

是一个这样的联盟

顾名思义,联盟全称中的“循环”、“利用”二词是其核心,其成立旨在解决业界在进行动力电池回收,以及再利用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并促进完善高效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新闻》发现,参与到联盟中的企业基本覆盖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领域,不仅包含整车企业、电池厂商、科研院所,参与进来的还有像邦普循环科技、桑德集团等主打电池回收业务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有回收电池用作储能需求的中国铁塔也在其中。

在此次成立的联盟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将担任理事长职位,据了解,联盟明年将重点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电池溯源信息系统的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控,乃至回收技术、电池性能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启动或完成《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

拆解、余能检测标准将明年发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使国内电池回收利用尽快形成体系,不仅要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方资源进行整合,同样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磨合。在这之中,回收标准的研究是联盟中各企业最为看重的事情。

在讨论环节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动力电池的发展主要依靠电动汽车的普及,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从回收过来用作梯次利用的电池的性能来看,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在标准方面,还应基于回收利用的周期进行研究。

此外,铁塔公司还建议,产业上游企业在进行电池PACK时,还应对电池单体的电压进行规范。据了解,铁塔公司用作储能的基站的电压需求均为48V,如果回收过来的电池PACK电压不是12V或者不是其倍数,还需对电池单体进行拆解,而所带来的工程成本就会提高。

而基于电池的包装运输,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也谈道,动力电池属于第九类危险品,其运输车辆应具有危险品运输的资质,但目前符合资质的车辆并不能满足大量的运输需求。因此,CATL建议从电池运输标准的角度,来推动这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上的明确。

对于联盟接下来的计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情报所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黎宇科介绍说,有关电池拆解规范、余能检测的标准将会在明年发布并宣贯,而包装运输、梯次利用、材料回收等方面的要求也将在明年完成制定。

以政策杜绝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

“如何能让更多的电池流入正规的回收渠道,从而与非正规渠道的对手展开市场竞争,也是值得考虑的事情。”一汽新能源企业代表说道,这也就关乎怎么从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入手,将整个回收、利用体系的成本降得更多,从法规上提升市场的技术壁垒,以发挥正规渠道的优势。

上海华东拆车有限公司代表也同样表示,通过正规渠道报废的传统汽车仅占市场的额1%左右,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废旧电池也是如此,所有的技术投入都将失去用武之地。因此,他也建议,通过政策、法规的手段,杜绝动力电池进入非正规拆解厂。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