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迎发展高潮,燃料电池回归视野。2012年定位为高端电动超跑的特斯拉汽车公司推出“TeslaModelS”系列轿车,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触发了新能源的一个发展高潮,加上燃料电池生产商BLDP、PLUG、FCEL在2014年年初股价大幅上涨,燃料电池迅速地回到人们视野。相比传统蓄电池,燃料电池不受热能卡诺循环限制,相比锂电池则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短充电时间等明显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燃料电池与锂电池互为补充关系。燃料电池汽车与锂电池汽车为互补关系,相较于锂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能量密度更高、加氢时间短,更适合远距离、大功率行驶,同时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力度更大,也没有锂电池汽车的锂电池回收难的问题。2014年年底,丰田推出燃料电池汽车Mirai,号称可以和内燃机汽车无差别应用,2015年也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元年。
客车先行,未来几年有望迎来大发展。因为技术要求更低、加氢更为便捷等原因,行业内普遍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最好的突破点为客车。同时,国内燃料电池行业面临产业链尚不成熟、核心原材料大多来自进口、人才缺失等问题。但是依靠政府大力支持,未来几年有望迎来大发展。
看好行业发展,建议积极关注。相比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尚处研发试验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凭借燃料电池独特优势,依托于国内巨大市场空间,我们长期看好燃料电池行业在国内的发展,给予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掌握了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相关公司,以及产业链中出现的投资并购机会。
风险提示。1、燃料电池技术突破遇瓶颈;2、燃料电池成本难以下降;3、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