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煤价高引致电企喊涨价 破解还需“市场”大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12-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期,华能、华电、大唐、国电4家电力央企联合给陕西省政府提交报告,齐声喊出:现在的电煤价格已经超出了企业成本,要求政府对电价进行上调。

一边是煤炭价格的小跌,一边是电力企业表示承受不住,这是继神华和中煤与五大发电集团签订中长期合同后,电力央企的第一次正面表明立场与态度。

这4家央企的诉求并非无源之水,此前部分电厂就已经呈现观望情绪,有些还停止采购,甚至根本不再报价。11月份以来,煤价逐步呈下行的态势,神华等大型煤企也曾下调过煤价。然而,这一周以来,秦皇岛港口库存连续上涨,最高达到658万吨,创年内新高。

目前,随着港口库存增加、中长期协议签订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动力煤指数维持下滑态势,最新公布的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601元/吨,下跌3元/吨,已经连续三周下跌。榆林诸多煤矿价格下调30元/吨,榆阳区6000大卡煤炭坑口价,甚至跌破500元/吨。榆林到各省的公路运费应声下调了近20元/吨,销售呈现一片冷清之貌。

不过,目前煤价短期不会大跌甚至仍可能上下波动情况下,煤电企业四季度的燃料成本却将逼近甚至超过损益平衡点,今年前三季度,五家发电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共实现利润108.43亿,较去年同期的287亿相比少赚了179亿,大幅下降62.2%,他们比较着急。

相反,去年煤价的下跌,却让五大发电集团利润创13年新高。此前的双方中长期协议签订,业界抱有很大的期待,有关人士声称这让煤炭企业在产销量上吃定心丸,对煤电双方曾经历的“过山车”的价格波动做终结,对煤电双方的效益上吃定心丸。伴随着电力企业的“上书”,12月1日的举办的全国煤炭交易会似乎充满了变数,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当天再次约谈大型煤企,提到了推行建立企业煤炭库存责任制度,规定最低和最高库存,以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例如电厂电煤库存最低要达到15天,最高不超过30天。下一步将在煤炭和电力企业中推行这项制度。

种种迹象,既有业界真实情况,也贯穿着有关政府部门所做的努力。显而易见,煤电矛盾,仍旧是我国煤电关系中的老问题,并未根本消除。四家电力央企抱团声称要进行上调,牵一发动全身,电力涉及国计民生,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中的工商企业,这似乎并不适当,上涨电价难以实施,成本压力势必再次会导向煤炭企业,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其实,今年全国电价进行了两次调整,燃煤机组降价3分/千瓦时,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超过4分/千瓦时,已经减轻工商企业负担470亿元左右。一般来说,如果电网企业效益得到保证,则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并没有反映出燃料成本的变化,企业效益会伴随着煤价上下产生波动,中下游的工商企业用电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就无法分享到电煤整体降价带来的“红利”。

笔者认为,对于眼下呈现煤电矛盾的情况,破解之法将之放置于市场之中,尤其是在当前并没有完成电力市场化改革任务的情况下,工商企业在保持合情合理的用电成本的情况下,逐渐扩大电力直接交易和市场化定价比重,还要大幅度增加电力直接交易占火电发电量的比重,逐步取消煤电联动,尽快形成“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格局。

当然,从目前的电力直接交易试点情况看,交易的电力大用户用电成本是普遍降低了,再加上各地在推进电力直接交易中,一些电力调度部门会直接将交易的电量,从分配给发电企业的发电量计划中扣除,电力企业的利益也受到了损害。为此,我们也要顾及电力企业的利益。

笔者建议,我们应当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要求,真正以大无畏的改革决心,明确取消各地自行其是中制定的发用电计划,从而减少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售电和用电行为的行政干预,为电力直接交易扫清路障,破解“煤电联动”魔咒。(作者李明思系金银岛市场中心市场总监)

分享到:

关键字:煤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