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未来电网更智能接纳更多新能源

作者: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1-04-26 浏览:

  多位院士在2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上表示,未来电网的两大显著特征是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这一发展趋势将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技术和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技术提出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指出,在经过第一代电网的小机组、小电网,第二代电网的大机组、大电网的发展模式后,当前世界范围内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第三代电网发展和建设拉开序幕。第三代电网就是广义的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和智能化是其两大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认为,智能电网将把现有的集中式、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以较少集中式的和与更多消费者互动的电网。

  余贻鑫认为,智能电网的变迁过程将改变电力行业的整个业务模型,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利。周孝信认为,发展智能电网将带来新一代电网技术,包括新型输电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接入技术、智能化调度和运行控制技术等的创新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剑波认为,我国未来大电网不同于别国电网的一大特点就是,新能源发电规模化集中开发、远距离外送。

  我国未来10年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迅速发展。郭剑波预测,到2020年,煤电装机比例将从2010年的70.8%下降至58.9%;水电装机比例基本保持在20%左右;核电、风电、太阳能装机比例将大幅上升到14.5%。

  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郭剑波认为应着重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源匹配,同时要发展应用储能技术,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此外还要开发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技术,提高支撑电网的能力等。

  余贻鑫建议,发展智能电网需要出台旨在开放电力市场和激励电力企业投资智能电网的新法规。包括实施分时或实时电价,使电的商品市场价值得到合理体现;制定鼓励分布式电源向电网卖电的政策;保证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投资成本得以回收的政策。

 

分享到:

关键字:电网 智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