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锂电池内短路,丰田如何应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捷能科技 发布时间:2016-12-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尽管丰田在今年才宣布要正式开发纯电动汽车,不过这个临国的汽车巨头其实在锂电池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一套,并且应该很有效果,值得着磨下。

丰田自1997年率先量产其混合动力汽车Prius以来,便一直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2003、2009年又发布了Prius二代和三代,不过都是使用的NiMH电池。

直到2011年Prius Alpha,开始使用锂电,此时的锂电池为一代锂电池。

在2016年,第4代Prius,丰田开始使用最新的二代锂电池。

在锂电池的研发上,丰田的思路是:第1代锂电池解决安全可靠性问题,尤其是强调电芯的自身的安全性;第2代锂电池,强调更好的性能,高能量密度,高功率。

影响锂动力电池的风险因子,丰田分析包括:过充、外短路、碰撞、内短路。

对于过充,系统层面,采用双检测系统,同时对电芯和模组的电压进行检测;对于外短路,系统层面主要是通过电流关断系统和主回路保险丝方案。

电芯层面应对过充和外短路主要思路是,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能自动切断电流,这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电极和结构来实现。

对于碰撞,总的思路是通过车身和电池包本身的结构强度来进行防护,而在电芯层面,丰田是下了一番工夫研究,采用了“隔热层”(Heat Resistant Layer,HRL)设计。HRL也被用来应对电芯的内短路风险,因为电芯的内短路,目前整个系统层面是毫无应对方案的。

 

隔热层HRL的主要思路为,将HRL置于正负极之间,能够阻止在极端情况下,隔离膜的塌缩,从而即使在急剧温升时也能保证电芯一定的阻值。在第1代锂电池上,HRL被涂在电芯的正极上。

 

丰田第1代锂电池示意图

通过测试验证表明,这种设计方案能较好的应对内短路。

 

测试方法(改进的JISC8714测试方法)

 

测试结果

为了验证1代锂电池的安全可靠性,丰田于2006-2009年推出150辆示范车辆去跑,2011年才正式用于量产的Prius Alpha。通过对这些车辆电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基本论证了1代电池的设计方案。在1代电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满足各种高性能要求的2代锂电池。

对电动汽车而言,安全永远是第1位的。从今年的各种政策、规范和标准,国家也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路导向,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在此基础上,会进一步对相关的其他性能提指标,如能量密度等。

 

 

分享到:

关键字:丰田 锂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