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骗补”又开新罚单,各种前兆显示补贴新政快来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6-12-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力推的新能源战略产业背景下,“骗补”成为2016年汽车业的大事件。

时值年末,新一轮骗补处罚“出炉”。12月20日,工信部通过官网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

其中,对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对以苏州金龙等涉及“有牌无车”的四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NBD汽车(NBD-AUTO)了解到,此次,工信部不仅公布了针对“骗补”企业的处罚,同时还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业内人纷纷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

5家“骗补”车企遭重罚

工信部在12月20日公布的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中,对包括苏州吉姆西、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五家企业进行了重罚。

其中,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对以苏州金龙等涉及“有牌无车”的四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随着“骗补”企业的暴露,今年1月21日,四部委联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清查。

随后,四部委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了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

截止到目前,财政部对涉及“骗补”的企业实行了取消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等措施。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经历了“骗补”,但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28万辆,同比增长102%。其中,纯电动车销售20.8万辆,增长145%;插电混动销售7.3万辆增长35%。

“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促进效果是显著的,但是由于补贴政策的不完善,滋生了’骗补’的产生”,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对NBD汽车表示。

对此,工信部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的怪象,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补贴政策。

提高“准入门槛” 补贴政策再收紧

NBD汽车通过对12月20日工信部发布的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进行梳理后发现,主要涉及设置中央、地方补贴上限;改进补贴资金拨付方式;适当提高推荐目录车型三个调整点。

第一,设置中央、地方补贴上限。我国自2009年起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但是,由于“骗补”的滋生,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被提上日程,此次设置中央、地方补贴上限,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地方配套补贴标准过高现象。

第二,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将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应该算是此次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的一大亮点。在此前的新能源汽车骗补案例中,如金龙汽车,在骗补曝光后,财政部追回了其2015年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5.19亿元。

“将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对一些小企业的资金链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对一些大的车企影响应该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优胜劣汰”,一位新能源企业相关负责人对NBD汽车表示。

第三,继续提高推荐目录车型。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公布了四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包含了乘用车、客车和物流车,前四批涉及车型共计达到1700款。按照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未来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车型还将进一步提高。

除了以上三点,在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标准中,还涉及到动力电池统一编码制度、完善相关监督机制、以及继续处置涉事企业等相关办法。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王秉刚认为:“随着补贴政策逐渐退坡和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的加快,以及电池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在2020年以后将逐步向以市场为驱动的方向迈进”。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