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是否延续,都应确保市场竞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南都社论 发布时间:2016-12-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工信部近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决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业内人士将此视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将出炉的前兆。据悉,与现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相比,新政策调高了技术门槛,更强调通过节能效果进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一些钻技术空子的“生财”之道。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目的是鼓励行业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政策的一部分,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补贴无疑是最直接的刺激方式,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该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在日前举行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上表示,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占全球的40%,1月至10月份,新能源汽车占国内汽车产量比重已超过1.6%。

但是,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刺激效应不能只看行业经济数据,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大幅上升,并不等于这个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政策延续至今,种种迹象表明,它对于行业的刺激效应已经在锐减,相反负面效应正逐渐显现,尤其是“骗补”现象,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搅局者。“骗补”现象到底有多严重?数据显示,财政部已公布的“骗补”名单中,涉及的金额超过10亿元,而9月份72家涉及骗补企业的名单在坊间流传,涉及骗补金额甚至高达92.7亿元,这个行业的“骗补”现象,几乎恶劣到了哄抢的地步。

按理说,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参与“骗补”很好理解,由于政策制定之初缺乏严格规定,导致“骗补”门槛低,于是大量企业参与进来,媒体报道就提到,有的企业低成本造低端电动车,甚至是严重的“有牌无车”,即车尚未生产出来,牌照已经申请好。车企凭借车牌数量去申报补贴,补贴申请下来之后,再象征性地生产一定数量以蒙蔽过关。于是有评论认为,补贴政策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有潜质的汽车得不到扶持,这一结论有一定道理但未必能反映现实情况,从财政部公布的名单看,参与“骗补”的企业不乏行业的佼佼者。所以,确切地说,现有的补贴政策不是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而是让良币成为劣币,在“骗补”这个勾当中,无论知名还是不知名的车企,均从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全赢”的游戏,仅有的不同是,有的当局者从中发现了问题,感受到了风险,因为“骗补”注定是寅吃卯粮,对于这个行业而言,一旦谎言被识破,必然会波及消费端,继而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补贴新政不仅要纠正“骗补”这一恶劣行为,更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针对补贴新政,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补贴是直接给钱,而国外更多是退税,而在补贴对象上,应该让政策落在个人而非企业头上。这些似曾相识的建议,其实在过去的补贴政策中部分出现过,比如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主要补贴的是消费者,但是,这项政策同样出现过“骗补”现象,因为企业往往会先提价再补贴,因此,类似的局部政策修正未必能彻底避免“骗补”现象。

补贴政策在家电等行业已经出现过“骗补”问题,按理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政策出台之初,政策制定者就应该预设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过去的教训,分析其中的问题,堵住漏洞并不是一件太过困难的事。如今重蹈覆辙,提醒政策制定者做出更为周全的考虑,尽管补贴政策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有过尝试,但是都有周密的制度安排。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补贴时代,无论采取何种补贴政策,甚至废除补贴政策而采取其他鼓励政策,前提在于保证企业的充分竞争,使补贴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手,而不是让补贴制造行业温室,造就企业的虚假繁荣。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车补贴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