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都说创投圈正处于资本寒冬。创业真正的遇到了冬天么?显然并不是。2016年,创业圈并非都是一片沉寂,就像寒冬腊月中还有红梅在迎风傲放一样,不时杀出几匹行业黑马,透露出稍许的生机。新型行业“破壳而出”,有的以技术作为推动力,有的追随消费方式发生转变,有的是环境压力所迫……应“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之景,发展突飞猛进。细数风生水起的几大行业,感受寒冬中的几分暖意。
储能
6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电储能作为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提供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制定了补偿机制,为电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全新政策支撑。光伏企业跨界做储。
短评:这是非常好的储能产业政策信号。新行业的发展、应用市场需要有一个培育的阶段,储能行业在中国正在经历这一培育过程。2016年是储能行业发展元年,这一政策对储能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电储能身份地位的确定,未来储能行业产业化和规模化能否迎来爆发式增长是关键,由产业规模化、与电动车整个行业发展匹配性以及电池本身的价格和使用经济性来决定。目前的储能项目普遍存在成本过高问题,行业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减轻成本压力。
汽车
这一年汽车产业大事频现,跨界造车成风、新能源车骗补丑闻、皮卡解禁、“国八条”取消二手车“限迁”、无人驾驶成风口、共享用车等新闻事件、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新能源汽车“造车风”骤起。在造车阵营中不乏传统车企的身影,比如北汽新能源;同时,还有资本大鳄收购传统车企改造后转产新能源车;再有就是与传统车企沾边的零部件或设计公司造车,比如长城华冠;互联网企业或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人靠资本培植也加入其中,比如乐视、蔚来等;再有就是传统车企的人员另起炉灶,发力新能源汽车;甚至,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刚宣布牵手万达王健林造车,这是家电业造车。
短评:新兴造车市场确实存在,如果有扎实可靠的产品推出,将极大地加速细分市场的出现和成型。然而,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传统车企、新创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造车,前提必须是要尊重造车客观规律,首先造车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这是突破不了的框架。其次,新车的体验只有比传统车更好或者趋近传统车时才能卖出去,这点毫无疑问。
直播
视频直播平台自从在2015年开始兴起之后,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资本进入之后,一个新的垂直行业被快速催熟。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合计已经超过300家,并且其中一多半平台都获得了融资。而在2016年里,视频直播平台的融资案例属数不胜数,融资规模屡屡创出新高,仅在2016年下半年,就有包括熊猫直播、触手TV、斗鱼直播等视频直播平台宣布获得过亿元融资,估值更是纷纷达到数十亿人民币。并且,在2016年里,直播行业的发展还开始呈现专业化、垂直化的趋势,不同的直播平台开始侧重于自己更加专业的领域,并且在不同的直播领域出现了行业小独角兽。
短评: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上岗。这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直播监管令”。有投资人认为,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生态下,经常会出现政策法规的颁布落后于实际行业发展的情况,但大多数时候政策和市场会逐渐磨合,最终找到平衡点。直播不会因为监管法规的出现导致行业的衰落,最终作出选择的还是市场。
人工智能
2016年“人工智能”取代了去年流行的“大数据”,掀起一股猛烈的潮流。从科技巨头的战略目录,延伸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人人都爱上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尚处于产业化应用初期,行业的爆发尚须时间积累。但资本市场俨然按捺不住,迫切地想要投出下一家“独角兽”。
不过,任何一个行业或产业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都免不了前期的泡沫环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泡沫,在资本、技术、商业等方面正逐一显露。
短评:智能产品和服务能否切中用户痛点,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产品背后能够给予多大支撑。当前市场容易呈现“产品热需求冷”的局面。事实上,在技术都不成熟的阶段,很多公司根本不具备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力。
从1956年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至今,已整整过去60年,伴随此次“第三次浪潮”到来的,还有产业界的空前热度。回看人工智能元年,巨头纷纷布局,初创公司不断入场,各式各样的业务被打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日常生活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之中免不了泡沫的涌现与破裂。
VR
综观目前的虚拟现实(VR)市场,不管是设备自营商、系统平台商、后台配套商、硬件制造商,还是控股参股切入商都开始逐渐成熟。而从底层硬件的消息来看,Oculus准备生产200万台设备;三星Gear VR上市3个月卖出产品数量100万~200万台;谷歌的Cardboard销量突破500万台。除了全球性的大厂在VR设备上的布局之外,国内也有不少具备资金实力的厂商相继推出VR设备。经过2016年的发展,VR设备的渗透率有望达到1%~5%。当然除了数量之外,VR设备的质量也得到不少改善,分辨率、视场角、延迟等方面都在往成熟方向快速发展。我们现在似乎都已经认可将2016年称为“VR元年”了。
短评:VR内容的生产“非常烧钱,大家都不太敢往里面投”,因此Facebook、HTC、索尼等巨头觊觎VR市场,大多押宝硬件设备,对于VR内容并不是很关注。因此,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是VR硬件的元年,而不是VR内容的元年。2017年可能会是VR内容的元年。
量子通信
量子信息包含量子计算与模拟、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等多个领域,目前接近实用化的仅有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通信,其他仍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探索之中。2016年中国在量子信息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在量子通信应用方面实现了多个突破。
8月6日,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运行;10月18日,全球第一条量子通信商用干线“沪杭干线”(浙江段)宣布开通;11月21日,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项目合肥至上海段顺利开通,这是目前全球已开通的最长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预计今年年底全线贯通。
2016年量子领域的市场化参与程度和资源分配大大提高,可算得上是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元年。
短评:对于量子通信未来的产业规模,只能说是可观。从基础理论的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的环境等方面来看,短期不会出现用户爆发性增长的需求。
电子竞技
2016年有着中国“电竞元年”的说法。在这一年里,本土电竞蓬勃发展。根据最新出版的《2016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504.6亿元。另外,艾瑞的相关报告也显示,2016年电竞整体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7亿。然而,在急速扩张的同时,国内电竞市场也存在着盈利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回首2016,中国电竞整体发展可谓是喜忧参半。
短评:在迅速发展的背后,中国电竞产业仍旧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产品研发的问题。在国内,真正有受众、有影响的电竞精品比如“DOTA2”“英雄联盟”,都是舶来品,真正由我们自己自主研发的精品可谓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甚至也进入到综合性电竞赛事名单的一些产品,比如三国杀、光荣使命、自由之战、英魂之刃等国产竞技游戏,较之“DOTA2”“英雄联盟”的普及度和影响力,还是相距甚远。其次,产业盈利能力不足。电子竞技产业缺乏独立性,一定程度上成为许多游戏企业推广产品的运营手段。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在国内,电竞产业链初步形成,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还十分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
今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进入合规发展之年,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力度加大。
在新形势下,不少规模较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一方面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强综合化经营。
监管升级能否驱逐“劣币”?能否挽回理财投资人的信心?相比“大而全”的集团化转型,监管部门更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走“小而精”道路,这从网贷规定借款上限等要求就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金融加大整治力度,不少居民理财也由此前“狂热”追求高收益,逐渐回归理性投资。
短评:专家认为,未来集团化发展的P2P平台还是少数,更多的平台还是转向经营小额、零散的金融需求,如消费金融、居民或企业小额信贷等,这将使面向百姓的低门槛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同时,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虚火”也在持续降温。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从今年1月的12.18%一路下滑到11月的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