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股比拟放开 对本土企业将造成冲击?

作者:骆一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7-01-0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NBD汽车了解到,新版《目录》中外资投资的限制性措施从93条减少到62条,在各个领域对外资准入限制都进一步开放,其中汽车领域重点开放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的外资准入限制。

有分析认为,对于外资在汽车行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准入的进一步开放,将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影响,据了解,如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巨头的新能源电池产品,相比国内产品在品牌力和性价比上仍有一定优势。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眼下这种差距正在缩小,对外资的进一步开放并不会对国内新能源电池企业造成较大冲击,而市场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行业充分竞争,将有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准入不再受限

据了解,本次《目录》修订稿和此前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鼓励类有股比要求的条目以及限制类、禁止类整合为外资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外资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统一列明限制性措施。

而在新《目录》修订稿中,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 循环寿命≥2000次,外资比例不超过50%)不再出现在鼓励类清单当中,同时该条目也没有出现在负面清单当中。

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向NBD汽车表示,这表明能量型动力电池属于“自由状态”,没有特殊限制,这也就意味着外资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能量型动力电池的独资生产。

事实上,对于能量型动力电池领域开放的调整,此前已在包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推广实施,本次《目录》修订稿的公布,实际上是将自贸区经验推广至全国范围。

据了解,2016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允许外资以独资形式从事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 循环寿命≥2000次)制造。

关于《目录》修订稿对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行业的进一步开放,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向NBD汽车表示,取消新能源汽车电池外资准入的限制,符合国家总体对外开放战略方针,行业需要得到充分竞争,一味的政策保护无法培育出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

对本土企业将造成冲击?

NBD汽车了解到,和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巨头相比,国内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在技术、规模尤其是成本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中,三星SDI、LG化学等外资企业并未进入目录,这直接影响着外资企业新能源电池产品的在华销量。

有分析认为,正是考虑到和外资企业的差距,因此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向本土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企业有所倾斜。

而眼下,新《目录》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是否会对本土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对此,叶盛基向NBD汽车表示,虽然和外资企业相比,本土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企业仍有一定差距,但是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从目前来看这种差距并不是很大,因此进一步开放对本土企业的冲击并不会很大。

对此,王秉刚也认为冲击力度相对不大,但产业开放,需对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保证相同竞争条件,就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来讲,此前部分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对外资企业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如免费使用土地、免费建设厂房等。

在王秉刚看来,如果地方政策不能平等,那对外资准入的进一步开放,将对本土企业造成较大伤害。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