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涨电价防雾霾 划不划算?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城市报 发布时间:2017-01-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雾霾横行,人们不敢呼吸,防霾治霾已成为当前悬在众人头顶的一把利刃。关于雾霾的来源,大家已经公认与化石能源的使用存在较大关联。发展清洁能源无疑与防治雾霾有着紧密联系,清洁能源也早已成为公认的未来最佳能源。

在日前举办的能源经济形势专家论坛上,就有专家建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再涨1分钱,可以起到防治雾霾的作用。

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

2016年,我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均呈现出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趋势。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林卫斌表示,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2016年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提高1.3和0.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接近20%,而煤炭消费比重则下降1.7个百分点。从能源生产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4.5%提高到17%,煤炭占比则降至70%以下。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能源结构正不断向清洁化转型。

根据《能源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预测,2017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其中煤炭占比降为60%,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分别提升0.5和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合计占比升至21%。

同时,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201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较2015年增加6000万吨标准煤左右,增长约1.5%,仍处于低速增长。尽管下半年电力消费出现明显反弹,但电力消费的增长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能源的替代。电力消费增速超过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可能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能源增长的特点。

可再生能源补贴存在缺口

据了解,2016年是新能源的丰收年。中国能源研究会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7800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对比《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这一目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认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形势应远超规划预期。到“十三五”末,风电装机有望突破2.5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5亿—2亿千瓦。

光伏、风电等是比煤电更具备环境友好性的发电形式,对于防治雾霾有重要的作用。但从其技术水平和成本来看,其发展和推广离不开财政补贴的扶持。

李俊峰认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补贴效率高于美国、德国。2015年,美国各种可再生能源补贴大概1000亿人民币,对应电量2700亿千瓦时;中国每年补贴不到500亿人民币,对应电量2500亿千瓦时。而德国补贴成本大概是中国的5倍。

按照现行规定,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标杆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在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来解决。目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为1.9分钱/千瓦时,随电费收取,对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用电不予征收。

但1.9分钱/千瓦时的征收标准仍无法覆盖补贴需求,目前可再生能源补贴仍存在严重缺口。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副处长邢翼腾表示,到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达到600亿元。

上调电价附加有望治霾

多位专家认为,目前1.9分钱/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并不高,在加速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的迫切需求下,可以适当上调电价附加,弥补补贴缺口。

“与其让老百姓花几千块钱去买空气净化器,不如略微上调电价附加,在能源价格方面多想想如何清洁化、低碳化。”周大地表示,“治理雾霾的关键是减少能源消费总量,特别是减少煤炭消费,因此,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不但不能放缓,还应该加速。”

“大概再增加1分钱多一点、扩大到3分钱/千瓦时,这样到2020年之前就不用再增加了,而到2025年就基本不需要补贴了。”李俊峰说。此前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也预计,如果能解决消纳问题,到2020年风电、光伏有望实现平价上网。

财政部在2016年12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快落实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提案的答复》中也表明态度:“为妥善解决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根本之策在于尽快建立电价附加补贴资金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相匹配的联动机制。”在具体做法上就是“两手抓”:相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并适时下调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标准。

分享到:

关键字: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