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工信部2017年1月16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目前媒体解读是,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了。但是对门槛提高了多少、如何应对门槛提高的对策的文章不多。笔者拟对准入门槛的技术难度进行解读,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供参考。
一、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申请对象
①(老的):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
②(新的):已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
二、生产企业准入条件
应具备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
三、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条件
应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产品相关标准。
四、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的具体体现
1)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方面:
①不再批准新的改装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
②已获牌照的改装车企业需要在过渡期内达到规定中的要求,否则只能购买整车企业的底盘,不得自己生产新能源车底盘。
2)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方面:
①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按照与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全部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且该平台应当与地方和国家的监测平台对接。
②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五、《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具体条款分析
企业准入应具备条件的提高体具体现在《规定》的附件(一):《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的具体条款之中。下面将逐条分析,试图找到门槛高了多少,以便企业制定相应措施。
(一)对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多少?
1)2017版对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一共8项,其中3个否决项)
2)2009版对设计开发能力的的要求(6项,其中2个否决项)
3)对设计开发能力的的要求,2017版与2009版对比
(1)设计开发能力的的要求位于2017版是第一个要求,在2009版是第二个要求;
(2)2017版对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是一共8项,其中3个否决项,占比约36%,在2009版是是一共6项,其中2个否决项,占比33.3%。2017版设计开发能力要求新增否决项要求为“具备必要的整车、整车控制系统、其他自行设计开发的系统和总成的开发工具、软件及设备,能够完成相应的开发工作,至少应包括整车(包括底盘/车架、车身/驾驶室/内外饰、专用装置等)和整车控制系统功能和性能开发、效果图设计、三维数据扫描及处理、绘图、整车及系统仿真、电路板设计及电路仿真、通讯和数据交换系统开发、控制策略建模、自动代码生成、调试、标定、编译、写入、控制器软/硬件测试等工作。”
(3)2017版对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是2268个字,在2009版里是812个字,原有的要求更加细化,并新增了1个否决项和1个一般项要求。新增的一般项要求为第4条“应建立与产品相适应的产品信息数据库”。
(二)对生产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多少?
1)2017版对生产能力的要求(共2项,2个否决项)
2)2009版对生产能力的要求(共2项,1个否决项)
3)对生产能力的要求,2017版与2009版对比
(1)2017版对生产能力的要求是2项且都是否决项,占比100%;在2009版是2项,仅一个否决项,占比50%。
(2)2017版对生产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出了“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时,应具备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至少应有缸体、缸盖的精加工生产线,机械化的发动机总成装配线及发动机试验台架。(注:这一条,将没有发动机生产能力的企业,排除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生产准入以外了。)
(三)对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提高了多少?
1)2017版对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要求(一共4项,其中2个否决项)
2)2009版对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要求(一共5项,1个否决项)
3)对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要求,2017版与2009版的对比
①2017版对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要求是4项,2项否决项,其比例是50%,在2009版是5项,仅一个否决项,其比例是20%。
②2017版提出了“应具备车载能源系统/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安全、温度、储氢系统安全等项目的检验设备以及整车安全检测线。应具备整车控制器总成检验能力、整车下线后控制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检验能力,具备故障诊断专用仪器和软件。”(注:这是一致性保证能力的否决项之一)。
(四)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多少?
1)2017版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一共3项,1个否决项)
2)2009版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一共3项,无否决项)
3)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要求,2017版与2009版的对比
①2017版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要求是3项,1个否决项,其占比33.3%,2009是3项,无否决项;
②2017版对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规定,“应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所销售的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含底盘)建立相应的档案,跟踪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这是否决项,硬性指标)。
六、准入门槛提高对大客企业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最大的
①客车改装企业较多。准入门槛提高,对已经取得新能源汽车底盘自产自用资质的客车企业而言,压力山大。实力不够的,选择退出;实力雄厚的,加大投入,这个投入要达到《规定》的要求,没有几个亿的投入,其《规定》的有关验证、检测设备(硬件)、软件是买不回的。
②2017年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大客车基本没戏了。《规定》明确提出了“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时,应具备发动机的生产能力,至少应有缸体、缸盖的精加工生产线,机械化的发动机总成装配线及发动机试验台架。”目前我国主流的客车企业,还没有自己生产发动机的,今后会不会出现为了申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去投资生产发动机的情况,还有待观察。
③生产新能源客车底盘单独出售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新能源客车底盘目前基本在自产自用水平上,单独出售新能源客车底盘目前不仅技术没有可靠,市场还没有启动。
七、跨界直接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业的基本没戏
①准入门槛提高,对想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业的电商、IT等企业而言,基本没戏。有钱,没有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积累,也是进不来的。
②对想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业的电商、IT等企业,唯一路径是依托已经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从资本投资层面,对其进行投资。
③但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动借电商、IT等企业的有关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可以的。
八、基本建议
①提高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是必然的。门槛已经提高,进或者退,是企业自己的。进,必须大投资;犹豫不定,就没有机会了。
②准备申请,一是要大投资,按规定的要求,在规定的过渡期内,采购有关设备(硬件)、软件;二是2017年第一季度以前,将有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能力的高、中人才招聘到位;三是资金到位、人才到位后,要组织起来,按规定的要求,积极报名申请。
③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对已经获得牌照的改装车企业也不全是威胁,更多的是机会。在过渡期内,提升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成为重新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成员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