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2017年汽车充电桩企业面临的三座大山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新浪汽车 发布时间:2017-02-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充电桩企业在2017年面临多重压力,行业人士总结,从技术、运营思路、定位多个角度分析,电桩企业仍需在逆境中坚持。

第一座大山是技术升级。过去三年斥资几十亿投资几万充电设备,因技术升级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而部分众筹模式建的桩也将无人问津,众筹成为2015、2016时期的过气“网红”。

第二座大山是规划失误。现在充电的平台电量90%是由25%的充电设备贡献的,75%的充电设备在过去建设的过程中是不科学的,直白点说75%的投资是打了水漂。当然,一个新兴的事物在经济丛中要趟出一条血路一定要交学费,即便是经验和教训也是这个行业宝贵的财富。很多新生力量在进入这个行业,依然在跑马圈地,这一批可能重蹈覆辙。只有强调怎么样规划是科学的,怎么盘活桩群,怎么运营我们的用户是科学的,这是核心。

第三座大山是定位不清。电桩的运营商中,有的想做资产的持有人,有的想去要一个平台,还有的既要资产又要平台,到底要资产还是要平台,还是既要资产又要平台,不同的企业是一定要明确这个定位。

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企业需要思考跨界和融合。2017年深入各地的运营商会和全国的运营商从线下到线上进行融合,而桩、车、电的跨界合作正在进一步加快,也许到2017年底,随着地方运营商和全国性运营商合作互补,让大家获得新的生存机会。

尽管前路艰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给充电运营前进带来无限“风光”。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设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