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斯诺鲍海友:2016年负极材料出货量15000吨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锂电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7-02-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锂电池负极材料,处于锂电池产业中游的核心环节,在提高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高,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为此,锂电大数据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海友,详细咨询了斯诺在供应链协作及产业布局举措、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斯诺董事长鲍海友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多项自主创新的独特技术和工艺,产品以高容量、循环寿命长、大电流放电性能优、良好的低温性能及一致稳定性而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
  锂电大数据:三元电池预计未来将与磷酸铁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形成激烈竞争,您更看好哪种路线?公司会进行怎样的技术布局?
  鲍海友: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讲,不同路线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以后哪种路线能独占鳌头,还需市场来选择;其次作为负极材料厂家,无论哪种路线,我们公司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技术方面,公司在石墨负极材料方面依然在不断创新升级,在钛酸锂负极材料方面已有技术储备,同时在硅碳负极方面也在持续研发中。
  锂电大数据: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明显,对此您怎么看?对公司来说,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鲍海友:补贴退坡虽然会对锂电行业在短期内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锂电材料市场将依然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在行业洗牌的作用下,一些中小企业的销量会大幅下滑或退出市场,但有技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比反而会进一步提升,因此补贴退坡对行业内实力强的企业将是一大利好。
  锂电大数据:此前,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将动力电池准入门槛提高至8Gwh,请问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对于负极材料企业来说会面临怎样的机遇或挑战?
  鲍海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肯定是为了保证这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门槛的提高,能解决部分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大小不一,良莠不齐的现象。汽车动力电池相比其他锂电池应用领域,对电池的各方面的性能要求都要高的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在人才、技术上的优势才能保证电池的性能。对负极材料企业来讲,也有利于自身做大做强,但也需要做好在产品创新、扩充产能等方面的应对准备。
锂电大数据:随着锂电行业的发展和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加,石墨类负极材料的价格和利润在近年来正呈现下降趋势,这对公司会否有影响?
  鲍海友:不止是负极材料,大部分新能源产业链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面对这种趋势,材料生产企业必须要向技术升级、规模化生产、打通产业链等方向转型,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锂电大数据: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原材料之一,对锂电池性能及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在提升电池安全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鲍海友:在负极材料的安全性来讲,斯诺的努力方向有三个:第一以最小的颗粒来负荷,这个材料的锂离子固体运动距离要短,而且里面的孔隙要高,增加它的首次效率和空间效率;第二这个材料表面渡化最佳,抗氧化型最强,辅助能力强,安全性能就比较好;第三,材料表面不要做得过光,有意地增加它的缺陷,这样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移动,路程更短。 
  锂电大数据:2016年以来,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鲍海友:2016年,公司整体发展情况良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拉动下,公司负极材料产销量出现大幅增长,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锂电大数据:您认为未来锂电行业投资和兼并购的趋势是怎样的?公司未来是否规划在产业链协作方面进行资本层面的运作?
  鲍海友:资本都不是盲目的,投资和兼并态势的火热,也意味着新能源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被看好。公司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已在全国具有资源优势或成本优势的省市,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资本运作层面也一直在加强合作。
  锂电大数据:作为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企业,公司产品具有哪些优势?2016年的出货量是多少,在市场占比多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公司2017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如何? 
  鲍海友:作为负极材料的专业厂商,斯诺在石墨领域始终保持“精耕细作”的态度,同时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一贯坚持高标准、高要求,2016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达15000吨,其中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占比达80%,订单增速在3倍以上。2017年公司将继续扩充产能,加大对下属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投资力度,保证项目进程。 
分享到:

关键字:斯诺 锂电池材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