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提升电池产能势在必行

作者:张冬梅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7-02-0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全球多国力推电动汽车,车用电池产能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产能不足和产能过剩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电池产能是否过剩,也许看的并不是当下,而是未来。

很多时候,汽车制造商会受到整个汽车行业潮流的影响,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想法,被推着往前走。戴姆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11月,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对外界透露,特斯拉CEO马斯克曾游说德国政府,希望能获得补贴在德国兴建电池工厂。这一消息使得德国汽车业界和工会格外敏感,工会督促戴姆勒生产“德国制造”的电池,而不是采用松下或三星SDI等亚洲厂商的电池。对此,戴姆勒CEO蔡澈于2016年2月明确表示,当前市场上电池产能过剩,不会再火上浇油提升电池产能。

当时蔡澈做出上述判断,依据的可能是当时市场上的电动汽车销量情况。但之后不过一个月,戴姆勒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2016年3月,戴姆勒宣布,追加5亿欧元投资,在德国新建一家电池工厂。戴姆勒做出这个决定,也许是受到了来自工会的压力,也许是为自身的电动汽车规划做准备,因为就在2016年9月,戴姆勒宣布推出全新的电动汽车子品牌EQ,并计划到2025年推出10余款电动汽车,且使得奔驰全球总销量的15%~25%来自电动汽车。

从后续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戴姆勒增建电池工厂的决定的确有先见之明。就在2016年6月,大众集团发布“携手共进——2025战略”,进行集团大变革,向电动汽车方向转型。2016年11月,丰田汽车也调整路线,重新发力电动汽车。全球最大的两家车企的路线转变,给整个汽车行业一个清晰的信号——电动汽车来了。

事实上,电池产能不足的问题已经在一些热销车型上反映出来。例如,特斯拉在宣布自建电池工厂之前,其CEO马斯克曾多次提到电池产能不足影响Model S交付的问题。三菱欧蓝德PHEV在美国屡次推迟上市,原因之一就是其供应商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池。

电动汽车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其销量或将呈倍数增长,但电池产能的增加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各家车企的电动汽车规划及目标销量来看,业内对于电池产能不足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电池供应商和整车厂商需要早做准备。

分享到:

关键字:动力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