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月26日,福建云度新能源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第十家获得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2月4日,工信部下发行政处罚书,暂停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重庆恒通客车7家汽车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的资质。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对市场影响仍未结束,新增生产资质和暂停申报资质的同步展开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格局面临洗牌。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新能源汽车厂家和传统汽车相比好像多了一倍,那就要该整合的整合,该退出的退出。以前是鼓励大家干新能源汽车,不光整车厂可以干,改装车厂也可以干,准入比较松。现在看样子需要调整了,调整到必须有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的资质才能干”。
生产准入门槛提升
事实上, 1月16日工信部刚刚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新规》提出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是已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应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产品相关标准。
有分析认为,《新规》提高了准入门槛,实际是政府对新能源整车生产投资“过热”的反应,未来新能源车企总量将被控制。据中汽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信部的目标是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
目前,云度新能源成为第十家获得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此前9家分别为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和国能新能源。“从政策来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门槛在提高。提高准入门槛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良性竞争。”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向外界表示。
不过,申请资质的企业仍不在少数。虽然目前已经确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10家,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只有10家新增车企显然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更多新能源车企进入才能对传统造车企业形成倒逼,从而促进整个行业达到销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