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火电市场冰封 装备企业首当其冲

作者:刘俊卿 来源:棱角财经 发布时间:2017-02-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未来4年,国内火电新增装机空间仅剩5000万千瓦,年均新增装机量仅为2016年的四分之一,火电全产业链将步入寒冬。

2008年以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出现电力短缺,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为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作为中国主要电力来源的火电装机开始进入迅速增长期。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下,火电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好景不长,随着电力需求增速下滑,“史上最严”的火电调控政策先后出台,给火电产业链泼上了一盆冷水。

随着火电建设全面降温,产业链失去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产能将迅速过剩,全行业面临生死考验。

装备企业首当其冲

新增装机萎缩,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国内火电设备龙头企业业绩已经出现持续下滑迹象。以东方电气为例,1月底发布的2016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亏损17-22亿元。而在2015年,公司净利润还有4.39亿元。东方电气在业绩预报中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发电设备行业需求减少影响。

除了东方电气外,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尚未公布2016年度业绩预报。但是在2015年,火电主机设备业务依然占据哈尔滨电气的半壁江山。上海电气火电业务同样占比近30%。

《中国能源装备年鉴》统计显示,中国在火电领域从事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的企业约800家,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企业约700家,汽轮机及辅助制造企业约90家。自2006年开始,中国发电设备年产量连续9年超过1亿千瓦。2015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为12440.92万千瓦,占全球发电设备产量的50%以上。

随着相关文件的落地,国内火电设备市场入冬已经不可避免。“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国内火电都无法恢复到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走出去”或是最佳选择

拓展海外市场或是当下最佳选择。中国企业涉足海外火电项目始于1980年代,目前已经实现大型燃煤机组的批量出口。2016年,中国燃煤发电、输变电、煤炭采掘、油气开采、光伏和风电等能源装备产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依托海外能源项目建设带动了各种能源装备出口。其中,火电装备已经成为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家电力设备的主要选择。

东方电气为例,2016年在埃及和土耳其获得 EPC 订单。上海电气、哈电股份同样在走出去方面取得突破。上海电气在巴基斯坦塔尔煤田一区块坑口投资建设 2 台 660兆瓦机组的电厂,采用自己生产的660兆瓦高参数超临界机组。

当前,越南等地对于电力的需求日趋增长,并将火电确定为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给中国火电产业“走出去”带来难得机遇。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火电设备制造虽将面临产能过剩,但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而言,火电建设的市场需求很大,火电行业“走出去”应当成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一环。

分享到:

关键字:能源 东方电气 上海电气 投资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