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十三五”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7-02-08 浏览:

1.“十三五”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主要任务:

归纳起来,十三五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市场与政策机遇、突出抓好发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千方百计提高行业(企业)竞争力,努力完成与超额完成行业“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为2020年实现部分电池产业由电池制造“大”国向电池制造“强”国的转变,并为“十四五”(2025年)实现化学电源行业全面由电池制造“大”国向电池制造“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2.“十三五”期间化学电源行业发展重点

1)铅酸蓄电池产业

①继续支持国家的许可证制度实施,重点推进取证产业的升级(提升先进装备、强化清洁生产、推行量化管理)与产品升级(合格率98%),巩固我国铅酸蓄电池世界产量第一地位,力争出口在有序竞争中扩展(年均增10%),并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市场(年均增10%),包括可能起步的起停应用市场等;重视与促进超大规模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不断夯实行业做“强”的基础。

② 继续支持电池无害回收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完善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设备改造与无害回收利用改造,支撑铅酸蓄电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建立起若干个清洁生产示范线或基地,推进该产业得到政府、社会公众的认可。

③ 发挥我国在铅酸蓄电池新技术研究方面已有的基础与优势(成果、人才队伍、国家经费支持等),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努力提高铅酸蓄电池比功率、比能量,延长其循环寿命与使用寿命。其中包括加快卷绕式电池、超级电池(含铅碳电池)、增强型富液电池以及改进型AGM电池的技术完善、验证和开拓市场(HEV起停系统应用、储能应用等),同时,尽快突破双极性和电极轻量化关键技术等。由此,为做“强”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2)锂离子电池产业与产业链

①重点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先进装备、强化先进控制与推行先进管理)与产品升级(小型锂离子电池体积比能量提升20%,达700-750Wh/l,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200-250Wh/kg),提升我国小型锂离子电池在中日韩市场地位的比例至35-40%),力争出口在有序竞争中扩展(年均增10%),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有利政策支持下,保持国内市场高速发展(年均增20%);并且重视与促进超大规模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不断夯实产业做“强”的基础。

② 继续支持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完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建设,支撑锂离子电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其中关键材料主要包括高镍NMC与NCA、高电压尖晶石结构LMO、层状结构富锂NMC、以及橄榄石结构LMP、LMFP等以及硅基负极材料,功能电解质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含涂层隔膜或新型隔膜、功能粘合剂、阻燃电解质等;关键设备主要包括全自动电极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电池模块组装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化成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分类检测设备和电池模块内部缺陷检查设备等。积极推进锂离子电池行业智能制造工作,建成5-10个数字化工厂。

③ 发挥我国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的优势(成果、人才队伍、国家经费支持等),突破300-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和成本1元/Wh的电池关键技术。

④ 持续支持新型电池体系的创新基础与技术研究,目标是发展更高比能量和低成本电池技术,包括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全固态锂或锂离子电池、金属锂电池(Li/S与Li/空气)、多价金属与反应材料体系等。通过这些研究,为我国实现最终的锂离子电池“强”国地位转变提供支撑。

3)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①重点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先进装备、强化先进控制与推行先进管理)与产品升级,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有利政策支持下,力争实现国产动力电池在HEV市场份额的增长。

② 继续支持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完善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产业链建设,支撑金属氢化物镍电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其中关键材料主要包括泡沫镍、球形Ni(OH)2,电解质材料、隔膜、功能粘合剂等;关键设备主要包括全自动电极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电池模块组装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化成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分类检测设备和电池模块内部缺陷检查设备等。

③ 发挥我国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研究方面的优势(成果、人才队伍、国家经费支持等),突破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新材料技术以及动力与储能应用电池关键技术等。

4)锂原电池

①重点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先进装备、强化先进控制与推行先进管理)与产品升级,力争出口在有序竞争中扩展(出口额年均增10%),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有利政策支持下,保持国内市场持续发展(产量年均增20%);并且重视与促进大型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不断夯实产业做“强”的基础。

② 继续支持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完善锂原电池产业链建设,支撑锂原电池产业与产品升级以及成本降低,其中关键材料主要包括纳米CFx材料、FeS2材料、薄型金属锂带、高活性碳材料、高性能隔膜、有机电解质、高纯度SOCl2等;关键设备主要包括全自动电极制造(涂膜或PTFE粘合电极)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组装设备、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分类检测设备和电池模块内部缺陷检查设备等。

③ 发挥我国在锂原电池研究方面的优势(成果、人才队伍、国家经费支持等),突破锂原电池关键技术,比能量提升至400Wh/kg—Li/CFx+MnO2)、贮存寿命增至10年以上;低温-40℃下可获得常温容量的80%等。

5)碱性锌锰与锌锰一次电池

①重点推进普通锌锰电池产业升级,提升碱锰电池比例至60%。力争出口在有序竞争中扩展(碱锰电池出口额年均增5%),同时保持国内市场持续发展(碱锰电池产量年均增6%);并且重视与促进大型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形成与发展、推动企业创新技术与产品、知名品牌以及高端人才队伍的培育或培养,不断夯实产业做“强”的基础。

② 继续支持关键材料与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实现碱性锌锰电池隔膜国产化;实现全自动高精度电池、电池模块组装生产线、全自动高精度电池分类检测设备国产化。努力推进建成我国第一条无人值守智能电池示范生产线。

③ 支持我国在锌锰电池方面的持续研究,突破一次锌锰电池降低铅含量的技术和扣式碱锰和锌银电池的无汞化技术。同时尽快解决制造碱性锌锰电池钢壳所用的钢带国产化问题等。

6)燃料电池

继续构建和完善我国燃料电池的技术创新平台,鼓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小型实用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应用;支持燃料电池的技术创新,努力降低成本,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拓宽小型燃料电池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燃料电池在电动车上的示范运营。为形成完整的应用产业链,需要抓紧:

①发展低成本制氢与高容量储氢技术研究与演示应用:制氢技术包括大规模煤气化制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研究;高容量储氢技术包括轻质超高压储氢瓶和新型高比容量储氢材料研究等;在以上基础上,考虑实施城市供氢网系统研究及示范。

②燃料电池本体与材料技术:开展催化剂、电解质膜等关键材料以及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部件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发展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系统集成技术,并推进其产业化和市场规模演示;

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应用于电动车、电力、通讯和国防等领域的氢/空气燃料电池系统,并进行演示评价。

7)特种电池

①努力创建独树一格的或世界一流的特种化学电源产业,包括贮备电池、航天蓄电池与原电池以及电源系统;其中,全面推进锂离子电池在卫星上的全面应用,应用的单体电池比能量达到140Wh/kg。在研的下一代电池比能量达到180-220Wh/kg;锂氟化碳一次电池比能量突破600Wh/kg等。

②努力创建独树一格的或世界一流的特种物理电源产业,包括航天高效太阳电池与方阵、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大面积、高效率14-16%,AM0,25℃)与方阵以及空间电源系统。

8)超级电容器及其它新型蓄电池

①鼓励超级电容器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扩大应用试验;推动超级电容器与电池技术的合作,加强超级电容器与电池混合使用应用系统的研究,包括内混合系统如超级电池等,逐步实现产业化,为电动车提供新型的动力源,拓宽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领域。加强创新研究,从材料体系和新概念入手,不断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功率与比能量(3-5kW级/kg,40-60Wh/kg );

② 努力推进液流电池产业扩展,在规模储能市场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市场扩展,达到600MW总规模;

③努力推进新型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水溶液电池、快速表面反应超级电容器等的研究进程;加速新型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攻关。逐步实施相应电池产业化进程。

9)电池先进制造设备

已含在各类电池中,但是应该给予特别重视,因为它是保障中国电池行业从“大”变“强”的基石。

10)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含资源回收再利用)

① 巩固铅酸蓄电池许可证制度实施成果,实现全部铅酸蓄电池无害回收处理再利用;

② 加强锂离子电池再利用研究,确立再利用标准,实现其再利用;同时,加快研究对不能直接再利用电池的资源回收方法,建立可行的回收制度与资源再利用体系。

六、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振兴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完善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促进行业基础研究成果与工程化、产业化的衔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绿色二次电池、可再生能源新体系的研究,使我国在新型电池研究开发中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组建行业联盟或技术协作联盟等形式,推进电池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如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攻关,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促进推广应用。

2、加强行业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保护和经济安全体系

提高行业整合能力,培植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引导企业并购与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和鼓励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市场、环保等优胜劣汰机制,通过行业规范(准入条件)的提高,促使电池企业规模化和规范化,防止一哄而上;加快电池产业集群的培育,形成和完善产业链,提升我国电池产业的整体水平。

3、积极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支持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实施清洁生产,研究和建立废弃电池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实现铅酸蓄电池生产从铅冶炼到回收再生形成封闭式循环;逐步形成铅酸蓄电池“谁生产、谁回收”的运行机制,鼓励铅酸蓄电池骨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向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产业链延伸,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风险;推广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节能减排”新技术;制订和推广电池环境标志产品标准,提高电池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支持电池回收再生产业政策的研究;推动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为目的的电池回收、再生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实现有效化管理。

4、积极引导企业开辟新的国际市场,研究和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

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国际市场高度集中的风险,实现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多国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鼓励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档次和附加值,逐步减少加工贸易,实现结构优化。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和领域,发挥行业协会协调组织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有电池材料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办厂。进一步研究应对和消除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影响,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按照WTO 规则,构建有效的产业保护和经济安全体系;高度重视 WTO 游戏规则的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消除国外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对我国电池产业的影响。

5、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电池产业发展实施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促进污染严重、浪费资源和高耗能的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引导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产业规模,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为推进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的突破,建议政府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将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继续列为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资助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结合实施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建议出台鼓励扩大新型动力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铅酸蓄电池等)和太阳电池等国内消费的产业政策,如税收优惠、政府补贴等,以推动市场的启动和节能减排;建议出台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补贴政策,推动锂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建议对“十三五”期间重点和优先发展的电池产品、材料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给予专项资金资助,国家风险投资向新型电源项目倾斜。建议建立太阳电池多晶硅材料、铅酸蓄电池、电池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制度,提高电池行业的能耗和环保准入门槛;对已有的企业也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让不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企业退出市场或通过整合、整改等实现达标生产。建议规范电池行业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明确各自的分工,形成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电池及材料标准体系,规范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6、在“十三五”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之际,努力做好行业协会的服务工作:

除了发挥好政府与行业的桥梁作用外,“十三五”行业协会搭建四大平台,以便为行业成员做好服务,推动“十三五”行业规划顺利实施。

1)搭建行业信息平台,协会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和行业信息,便于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使其在产业导向、行业重大技术开发、联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高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2)搭建行业技术或学术会议平台,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与市场交流活动,让行业内直接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技术成果。同时也给国内企业或研究单位及时发布自主研究成果的机会。协会更希望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平台帮助企业或单位物色和培养技术领军或学术带头人。

3)搭建国内外行业名牌产品收集与检测对比平台

为了配合电池由大做强,行业协会决定在十三五开展电池产品抽查、测试对比和评价工作,通过实际数据推进我国电池企业永不懈怠、持续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4)搭建行业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

十三五期间,行业协会期待与会员单位一起继续做好行业数据统计工作,及时收录数据,用季报、半年报和年度报的形式传达给会员单位。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不仅面临着新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将推动我国电池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同时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短缺、贸易保护、节能减排等许多新矛盾和新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仍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朝阳产业,只要我们的思路对头、谋划得当、措施有力,就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化学电源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