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谋求独立上市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新年伊始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从推出低价国民小车EC180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到开启B轮80亿元融资抢夺规模效益风口,北汽新能源在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3.0时代的同时,独立上市的道路也日渐明晰。
在北汽新能源“十三五”规划中,早已明确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独立上市的“野心”。“届时,北汽新能源市值目标达到千亿元人民币。”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郑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而在这一宏大目标的指引下,北汽新能源在产品、市场及未来规划方面,均有着周密安排。
动作频频
根据北汽新能源抛出的80亿元增资方案,投后估值将达到240亿元,较10个月前增资时的估值增加193%。
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北京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始于2017年1月25日,项目发布截至日期为2017年3月28日,此次增资发行不超过160000万股,增资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元,以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方式(融资方生产经营所需)缴付,拟募集资金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33.33%。按照发行股份数额和每股价格计算,此次北汽新能源拟增资80亿元。“融来的钱主要用于提高我们基于未来产品的核心技术。”郑刚介绍,既包括现有已经在规划内的产品的开发,又包括前瞻技术的研究及未来技术的开发。
事实上,早在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就曾完成一轮30亿元的战略增资。在上一轮增资中,有3家A股公司成为其直接或间接股东。其中,渤海活塞(8.690, -0.04, -0.46%)(600960.SH)持股比例最高,达6.5%;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002074.SZ)能源持有3.75%的股份;欧菲光(33.770, -0.39, -1.14%)(002456.SZ)持有2.5%的股份。
实现估值大涨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首次实现了年度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7622.64万元,净利润18688.39万元;新能源整车销量为52187辆,同比增长高达159%。这一增幅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增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为53%。
郑刚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车2013年至2015年年均销量增速在300%以上。据了解,2017年,北汽新能源计划销售17万辆。为实现这一目标,北汽新能源将继续走大众化路线。“北汽新能源不做特斯拉,要做福特。”郑刚称。
不仅如此,北汽新能源独立上市的规划早在三年前就已开始酝酿。2014年2月,北汽集团在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58.HK)赴港上市前,就将新能源板块独立。2014年3月,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此后,北汽新能源对于真正独立及发展壮大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2016年3月,北汽新能源成为第一家摘得生产资质的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资质的取得,对于未来独立上市的计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郑刚直言。而去年以来的两次增资,则被专业人士解读为“为独立上市铺路”。
产品助力
时至今日,北汽新能源除了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在产品方面也有较突出的表现。
在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宣布2016年先后出台的五批新能源推荐目录推翻重审之后,1月23日,被喻为“史上最严”的2017年首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随之出炉。而在首期目录中,北汽新能源可谓旗开得胜,包括EV系列、EU260、EC180等15款申报车型实现100%入围。
在此之前,北汽新能源刚刚推出了国民小车EC180。这款在接受补贴后终端零售价仅为4.98万元、5.58万元的车型,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压缩至5万元以内。“EC180主要的销售区域是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城镇乡村。”据郑刚介绍,EC180在2017年的销售目标是8万~10万辆。这也意味着,仅EC180一款车型就将占据北汽新能源今年全年销售目标的50%。根据规划,北汽新能源将在2017年挑战17万~20万辆的年销目标,更长远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50万辆的销售目标。
“除已经上市的EC180外,我们今年还有5款新车的产品布局。”在北汽新能源销售公司总经理张勇看来,多款新车的加入将使北汽新能源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序列,并力争在电动车领域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据悉,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拥有五大家族7款产品。2017年,EX、EU将分别增加“260”和“300”车型;而EH300会以EH家族首款车型的身份在上半年进入市场,新车定位为B+级轿车,将主打高端公务车领域;在年中,北汽新能源将投放一款主打电动商用物流市场的北斗星。除此之外,ARCFOX品牌首款产品——ARCFOX-1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将于4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正式接受预订。
在新车的推动下,北汽新能源期望产销规模实现新的跨越。按照北汽新能源“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年产销将达到50万辆,而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末期产能达到80万辆,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市值达到1000亿元,并打造3款年销量突破10万辆的车型。由此看来,实现单独上市仅是“十三五”规划的中间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