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锂电企业喊了多年的储能电池市场很有可能在2017年迎来“小阳春”。
本周,国家能源局发布《微电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微电网作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支撑以及与大电网友好互动的技术手段,促进清洁能源的接入和就地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该管理办法,微电网将享受优惠政策大礼包。包括简化审批、建设指标支持、财政支持、PPP政策支持、融资支持等,还有非常诱人的价格支持、开展配售电业务支持、新型备用容量定价机制支持等等。
“个头虽然小,作用却很大。”对于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券商据此预计,“十三五”期间微电网将撬动数百亿的增量市场需求,储能、电池、分布式光伏等行业将成为收益最大的行业。
政策只是推动储能电池领域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除此之外,风光储能装机量的增长、锂电池价格的下降、国际企业的应用引领等,都是推动市场升温的动力。
国家能源局本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而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2016年全球风电发展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市场新增容量超过54.6GW, 全球累计容量达到486.7GW。中国占42.7%和32.7%。均位列第一。
在国内光伏和风电储能领域中,锂电池的装机量占比最大,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动,锂电池价格正在经历一轮大范围成本下降,而在成本下降之后,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
国际领军企业的应用也是提振市场的一大因素,2月3日,特斯拉宣布与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米拉洛玛变电站合作推出了Powerpack储能系统竣工,这个项目使用了198套特斯拉工业级Powerpack电池系统,将能够支持超过 2500个家庭日常用电。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明星企业,就像当年的特斯拉电动汽车一样,其储能系统的应用必然将会推动储能电池的应用升温。
根据GGII预计,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电力储能、分布式及微网储能、削峰填谷储能、基站备用电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市场带来的锂电池需求量将超过200GWh。
在此背景之下,2017年,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将会为多年沉寂的储能领域带来转折,春雷阵阵之下,储能“小阳春”指日可待。
来看本周锂电行业大事:
1、2017动力电池产业五大趋势前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假期过后,锂电企业陆续开工。对于大多数产业链的企业而言,过去的2016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是焦灼与守候的一年。随着新一轮补贴政策调整的出台和相关监管政策的完善,眼下的2017年将呈现出新挑战和新机遇。
站在开年的时间节点,高工锂电对于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进行研判,“政策、资本、技术、市场”将依然会是行业的四大驱动力,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整个行业将呈现以下五大趋势:
一是政策扶持及监管趋稳,行业准入门槛抬升;二是动力电池产业淘汰加速,新格局将在2017年开始重塑;三是电池企业与整车厂合作将不断升级;四是资本驱动力愈显,兼并购及IPO大潮延续;五是四大材料价格趋稳,新材料产业化应用加速。
2、供需失衡引发钴材料价格暴涨
春节过后刚开工,在电解钴、金属钴、硫酸钴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刺激下,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也一路飙升并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上游电解钴单日价格已涨至32.5万元/吨,涨幅较去年9月份增长52.9%;硫酸钴价格为72元/千克、钴酸锂价格已经超过27万元/吨,较节前大幅上涨超过20%。
高工锂电网从多家钴酸锂正极材料企业了解到,由于金属钴、硫酸钴等前驱体价格暴涨,导致钴酸锂材料价格几乎每天都在上涨。同时,由于上游钴矿原材料供应紧缺,原材料需要企业现款采购甚至还买不到,导致企业在生产、出货以及定价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阻碍。
电解钴、金属钴、硫酸钴等原材料自去年10月份以来就进入价格上涨通道,近两个月涨价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上游资源供应紧缺、供需紧张以及下游应用需求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球钴产量的下滑,2017年将会出现2000吨以上的供需缺。在钴资源供给缩减的情况下,钴价将持续走高,生产成本增加助推钴酸锂价格上涨。
3、比亚迪/中航/桑顿等深化储能布局
受益于储能系统成本快速下降,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带来的储能需求增长,全球储能技术商业化步伐正在提速。目前储能应用电池有锂电池、铅碳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类型,而凭借性能提升及成本降低,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市场规模明显扩大。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Rethinking Energy 2017”报告中指出,未来几年电池使用预计大幅增多,而最大的市场将是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2016年锂电池占新增储能方案的50%。到2025年,锂电池预计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电力电池储能部署的80%。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储能领域的活跃程度超过往年,一方面源于国内外风电、光伏、通信、家庭储能市场在升温;另一方面,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处于快速释放阶段,同时一些企业的梯次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储能既可以帮助消化多余产能,也可以梯次利用即将大量退役的动力电池。
高工锂电网了解到,包括特斯拉、三星、LG、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中兴派能、南都电源、猛狮科技、雄韬股份、桑顿新能源、欣旺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电池&PACK企业,甚至是锂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杉杉股份,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对储能市场的判断,正在积极布局都储能项目。
4、锂电四大材料2016业绩报喜
在国家政策波动的刺激之下,2016年动力电池及其上游领域跌宕起伏。但整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拉动下,上游锂电企业的业绩出现大幅增长。其中,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更是产销两旺,锂电材料类企业业绩全线飘红。
从调研数据来看,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锂电四大原材料产量、产值和出货量均同比大幅增长。
从业绩报告来看,目前锂电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已经披露了企业的2016年业绩预告,其中正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企业业绩增幅最为明显。在此带动之下,一些从其他领域涉足锂电材料转型而来的企业甚至出现扭亏为盈。
5、第一批新能源车型目录电池配套一览
6、6家动力电池企业延伸布局
当前动力电池企业的产业布局方向既有向上游设备、材料乃至锂矿资源延伸,也有向下游动力总成系统、整车及销售运营领域延伸,或者同时进行双向延伸。高工锂电网调查发现,动力电池企业向下游领域延伸,多采取增资入股下游企业或独资/合资成立下游企业等方式。
增资入股整车企业,在提升整体研发及产业配套能力、拓宽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可以充分享受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投资收益,典型案例有:宁德时代投资3000万欧元参股维美德汽车获22%股权,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持有北汽新能源3.75%股权。
深化布局动力总成系统,可以充分结合电芯、模组、PACK、整车控制系统等方面拥有的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优势,共建动力总成研发平台,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打破“车企不懂电池,电池厂不懂汽车”的尴尬局面,典型案例有:中航锂电与美国DMA公司联合成立动力总成系统公司—上海央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南都电源拟使用自有资金以现金方式出资2.81亿元增资参股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成立销售运营公司,可以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的难点,创新商业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服务能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度,典型案例有:沃特玛成立深圳市民富沃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桑德(西藏)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