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1月1日,新能源汽车新补贴政策正式实施。电动物流车的补贴额度由1800元/KWh降低到1000-1500元/KWh,降幅最高超过40%。
除此之外,补贴新政还提出了“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 等要求,同时补贴制度由预拨改为清算,这使得补贴发放的周期延长到2-3年,从而使车企与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倍增。
现阶段,电动物流车的成本高企,同时终端应用市场对电动物流车的售价极为敏感,涨价对于现在的电动物流车市场并不太可能。
那么,在此背景之下,电动物流车市场是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补贴新政的实施,电动物流车企又有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企业的应对措施
截至目前,补贴新政已经实施了两个多月,对于电量梯级补贴、补贴下降及3万公里行驶里程要求,大部分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高工电动车网了解到,目前,包括雅骏新能源、南京金龙在内的大部分物流车企业均维持原售价不变,并承诺由车企自行承担补贴下降所带来的差价。
其中,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范永军表示,“补贴下降,我们不会上调产品售价,将自行消化补贴下降所增加的部分成本。”
至于成本如何消化?范永军坦言,新能源物流车要想降低生产成本,首先要达到一定的量,实现规模化生产。现阶段,雅骏新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与上游供应商协商,让供应商适当降低产品售价,消化掉一部分成本;二是实现规范化的生产管理,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以及优化车身材料、结构等方式来降低造车成本。
对此,南京金龙产品总监黄福良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指出,物流行业是极其重视成本与效率的行业,终端应用市场对成本的控制尤为敏感。涨价对于现在的电动物流车市场来说,并不现实。车企一般都会选择自行消化这部分差价。
“如果企业严抓生产管理,企业内部就可以消化掉20%的降幅。”范永军补充说道。
另外,多位业界人士还表示,车企还可以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来减轻用户一次性购车压力。例如与客户预约行驶里程,对于购车成本这块,采用阶段性返还的模式,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购车成本高的难题。
建立奖励机制 缩短运营时间
补贴新政的实施,不仅大幅降低了补贴额度,还提出了“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等要求。
此前,高工电动车网曾了解到,按照目前的电动物流车运营情况,3万公里至少需要1年半的时间完成,加上申报流程及补贴制度由预拨改为清算,这使得补贴发放的周期延长到2-3年,新能源物流车企及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将倍增。
包括范永军、黄福良在内的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解决车企及供应商资金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缩短运营时间。为了缩短运营时间,雅骏新能源、南京金龙等企业制定了运营奖励机制,按时间段给予提前完成3万公里行驶里程的运营商奖励。
不过,范永军坦言,运营奖励顺利实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新能源物流车必须保证能够无故障使用。因此,车企需要全面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故障率,确保消费者用车无忧。
总的来说,补贴方案的出台,对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无论是补贴的退坡,还是技术指标的提出,都在倒逼企业与市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