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正道概念车采用石墨烯钛酸锂电池技术,3分钟快速充电!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烯碳资讯 发布时间:2017-03-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16日,我们曾发布消息,香港正道集团最新研发新款豪华电动汽车H600将在2017年的日内瓦车展首次亮相,这款新车由曾经操刀设计法拉利、兰博基尼、别克旗下多款经典车型的意大利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设计,据称采用了石墨烯基电池技术以获得更强、更持久的动力,而且更加环保。

尽管技术规格和应用范围尚不明确,但预计应用在汽车中的石墨烯电池将具有约常规锂离子电池50-100倍的功率密度和5-10倍的能量密度。这款新车预计于2017年3月7日上午11.45在日内瓦车展Pininfarina展台发布。

这款“正道H600”新能源车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这是一款C级车,车长达到5.2m,双开门,由意大利宾尼法利纳操刀设计。另外,与当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型有所不同的是,它是一款增程式电动车,也就是宣传中提到的“生态可持续型新能源车”,该车装配了具有超级快充功能的石墨烯电池,并搭载正道集团研发的微型涡轮发电增程器。

据了解,这款新能源车有三个独特的优势:

第一,其搭载微型涡轮发动机增程器,可以解决当前纯电动车普遍存在的续航里程和安全隐患难题,而且无需另建社会配套设施。

第二,依托“仰式金融模型”,这款车上市销量无需政府任何补贴,而且还可以做成共享经济的典范。

第三,这是一款全球化产品,不过正道集计划先在中国生根,同时在欧美布局。

显然,仰融这次进军汽车行业,手里应该多了的一张技术牌,就是石墨烯钛酸锂电池,如今已成功应用于正道第二代纯电动公交车,并在国内保定、连云港等地成功运行。

目前,国内的电动车电池技术主要材料为磷酸铁锂电池,其全名为磷酸铁锂石墨电池,其正极采用磷酸铁锂,负极则是石墨。

而正道在第一代纯电动公车上采用的钛酸锂电池,正极仍然是磷酸铁锂、三元等材料,有所不同的是负极材料,由钛酸锂充当负极。

相对于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钛酸锂电池在重量上更占优势,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在低温环境下也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但是,钛酸锂电池也有自身的弱点,其能量密度只有80瓦时/公斤。

接下来,就轮到石墨烯出场了。正道集团采用了流体高分炭技术,以膨胀石墨为原料,将石墨分散到10层以下,开发出导电浆料并加入到钛酸锂中,用复合浆料来改善大电流下的发电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

通过在负极材料中添加石墨烯,使能量密度最高可以达到150瓦时/公斤(普通磷酸铁锂电池只有100-110瓦时/公斤,特斯拉所用的钴酸锂电池是能量密度较高的,大致为150-160瓦时/公斤)。只是在成本方面,钛酸锂在国内的价格比石墨的价格高了1-2倍。

正道石墨烯钛酸锂电池的表现则是这样的:能量密度120瓦时/公斤,充放电次数35000次,功率密度6000瓦/公斤,可实现3分钟快速充电,可在-40℃至+60℃正常充放电,电池拥有10年寿命。

在生产环节,目前最常用的石墨烯生产技术是氧化还原法,用高浓度酸将石墨进行氧化成带电荷的氧化石墨烯,这种方法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废液很难处理。

而正道集团则利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采用气相沉积法制石墨烯,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合作建立了石墨烯研究中心,并在连云港建立石墨烯研发及批量生产基地,开发出了低成本、单层石墨烯大规模量产工艺及技术,已于2015年7月开始了单层石墨烯试生产,为石墨烯钛酸锂电池的量产打下基础。

而之前的2月17日,正道集团、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公司、北京致云资产管理公司与浙江宁波奉化区政府四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合资组建宁波京威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根据正道集团公告,京威股份和正道集团分别出资5.4亿元和1.8亿元,分别占合资公司股份27%和9%;拟成立的投资基金出资12.8亿元,占合资公司股份64%。上述四方将在宁波奉化建立研发中心,对动力电池及相关正负极材料,如石墨烯、电解液、电芯及电控系统进行研究。

另外,据了解,正道汽车还将在今年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上亮相。

“人间正道是沧桑”,擅长“玩金融”的仰融,多年来,造车梦始终不改,而这一次,仰融借正道电动车+电池杀了回来,在这位昔日大佬的操盘下,能否如愿重回巅峰,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分享到:

关键字:碳酸锂电池 正道集团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