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三峡电站连续发电14年,发电量首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详见3月2日本报报道)。3月2日,三峡电厂党委书记李志祥说,科技的力量,使电站增发了649亿千瓦时电能,效益十分可观。
按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每千瓦时电量可产生12元GDP测算,所增发的649亿千瓦时电量,可支撑7788亿元GDP,比我省宜昌、襄阳两市去年GDP总和还多。
李志祥说,水雨情远程遥测技术、长江流域梯级水调技术、巨型机组机器人监测技术和科学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三峡大坝拦截了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水,为了实现精确预报,长江电力建立了水雨情遥测系统,自建遥测站617个,实时监测流域面积54万平方公里,覆盖了长江上游流域超50%的面积,可提前7天准确知道上游来水情况,实现科学水资源使用调度。
三峡电站共有发电机组34台,其中70万千瓦的巨型机组32台,每台直径达12.4米,机组内可开卡车,如此庞然大物如何安全运行?他们研发了世界首套巨型压力钢管检测机器人集群,对钢管进行全方位快速检测,即时三维成像。李志祥说,如果不是这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应用,人工检测一次,需半年之久,效率可想而知。
据介绍,通过三峡集团科学管理调度,从2003年首次实现发电到2016年,三峡电站发电耗水率逐步降低,从初期运行的5.9立方米每千瓦时,降低到4.3立方米每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