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3日,“2017(第五届)中国锂电产业峰会”在广州举办。上海杉杉沈龙博士在峰会上发表了《硅负极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主题演讲。
上海杉杉沈龙博士
沈龙简要介绍了中美对高能量密度电池开发的规划,尤其以中科院的先导计划为例,指出了目前的电池开发技术水平及未来的目标。中科院先导计划电池研究项目目标中指出,2015年加快关键材料中试以及实现其产业化,加速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启动动力电池综合分析平台建设。2018年碳米硅碳碳、富锂高压电、高温隔膜、石墨烯等关键材料量产,其中动力电池电芯密度大于180Wh/Kg,模块能量密度大于150Wh/Kg。2020年负极、正极、隔膜性质优越,新技术锂电池大规模量产,产值大于50亿。
沈龙博士介绍,硅负极材料开发的工艺复杂,硅负极是我们目前首选的用于提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杉杉公司2012年开始量产采用硅系合金的负极材料。公司规划的硅负极匹配用石墨材料也将于2017年进行中试,并于2018年实现量产,届时年产能将达到2000吨。另外,公司2009年开发第一代纳米硅碳负极材料,2012年开发第二代硅氧材料和第三代硅薄膜材料,硅薄膜材料属于前沿性的技术,离商业化还有点距离。
沈龙博士最后介绍了杉杉股份负极工厂的分布情况:总部上海杉杉建立于1999年,主要定位在研发和商务方面;郴州与石家庄为石墨化基地;石家庄公司于2016年为适应市场的产能需求而成立;2016年公司扩建了宁波生产制造工厂;2017年在宁德建立生产制造工厂,主要服务于南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