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央企管家”的改革清单

作者:屈丽丽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时间:2017-03-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不断地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

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谈及2017年国企改革的重点时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2月肖亚庆出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一年来,正是国企改革的“攻坚期”,一方面是以“结构调整”为核心,“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央企重组;另一方面是涉及央企治理,“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公司制”改革。

也正如肖亚庆所说的,改革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也依然是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七大举措

对于2017年的国企改革工作,肖亚庆主任介绍了国资委要实现突破或者一些新的举措:

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要在监管的系统性、有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

二是要强化风险控制,2017年要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力度。

三是要深入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围绕凝聚力量、结构调整,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

四是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是我们2017年非常重要的改革任务,还要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五是加快公司制改革。今年在中央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

六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进一步推动。数量上要扩大,层级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进一步拓展。

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8岁的肖亚庆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肖亚庆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转任西南铝加工厂厂长,通过债转股改造、强化销售、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经连续9年累计亏损16.29亿元、年产量只有7万吨左右的老国有企业扭亏为盈,2000年当年产量突破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

应该说,当前的国企改革同样遭遇了类似当年的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产业类似当年的铝业所遭遇的产能过剩,亟须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而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想提升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剥离办社会职能就必不可少,可以说,在十几年之后,涉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国企改革仍然面临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毫无疑问,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肖亚庆在中铝的经验将极大帮助其在重大改点焦点问题上的决策以及执行力度。

2004年,肖亚庆开始执掌中铝总部,担任中国铝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其时,中铝的一系列并购引人关注。在国内,中铝先后与山西关铝、 焦作万方、连城铝业、白银红鹭铝业、河南中迈铝业等签订合作协议。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2006年前后,氧化铝价格高涨,下游的电解铝企业受成本高企的影响生存艰难。中铝此时却宁愿损失利润,以每吨低于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供货,总共让出150亿元利润帮助很多陷于危机的企业渡过难关。

在肖亚庆看来,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整个铝业发展是一个生态链,在生态链中把别人打死的人,你也不会有好结果。”

正是这种“全生态链”的思维模式,不仅帮助中铝奠定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吸引很多企业成为中铝系的成员,上述一系列的中铝并购案的顺利推进更是与此密切相关。

公开信息显示,2005年12月6日,关铝股份与中国铝业在北京签署协议,双方决定以10亿元人民币共同合资设立华圣公司。其中,关铝股份以其20万吨电解铝项目的全部经营性净资产计4.9亿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9%;中国铝业以现金5.1亿元出资,占51%。2006年1月,该合作方案获得了关铝股份股东大会的批准。

中铝内部人士在回忆当年这些并购时表示,“肖总那个时候经常要求中铝的干部考虑问题要有远见,要有战略高度。”

不难看出,从“全生态链”的角度来思考决策,强调远见,强调战略高度,强调与地方政府的沟通,恰恰是央企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与格局。而其背后,则是对整个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把控。

肖亚庆执掌中铝时期,中铝于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

让中铝跳出行业,进入大众眼球事件的还是中铝在澳洲、新加坡等地频出重拳的一系列海外并购案,特别是2009年2月12日,中铝宣布以195亿美元注资铁矿石巨头力拓。至此,这起当时几经波折的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投资尘埃落定。

中铝的海外探索开启了央企和国企出海的大船。也就在此之后,国企的海外投资并购风起云涌,中国诸多行业的产业链开始与世界全面对接,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开始得到不断提升。

监管与效率并进

对于有一线实践经验的肖亚庆主任来说,监管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制定政策,还意味着高远的目标与效率的提升。

来看一组数据:监管方面,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推进顶层设计落地方面,一共出台了38件具体的规章和具体的方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则出台了760多项具体方案和具体举措,开展了200多项试点。在央企的“瘦身健体”方面减了2730个法人,这些法人的去除使管理层级缩小,更使管理穿透能力进一步增强。

效率方面,2016年全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元、利润123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0.5%。如扣除政策性降价减利因素,利润增速达16.5%。在经济形势并不太好的情况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扭转了收入利润双下降的局面。

放眼2017年,国资委的核心工作体现着监管与效率并进的“模式”。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抓好电力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开放竞争性业务。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改善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财富切实守护好、发展好。

在此之前,1月12日,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肖亚庆也曾经表示,“国资委今年将把监管重点放在央企提升主业竞争力、控制辅业占用资源比例和中央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上。”

肖亚庆特别强调国资监管系统和央企要严控风险、稳健经营,提出要加强债券尤其短融、超短融债券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严控非主业投资比例。

此外,他还提醒央企、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把困难和问题想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和预案准备得更充足些。

达沃斯当地时间1月18日下午,世界经济论坛分论坛“全球复苏 中国角色”上,肖亚庆则进一步提出了“海外投资也是国有企业下一个改革的方向,希望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改革的目标就是国际化,和世界经济能够融为一体,使得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各个企业的进步,都和世界上该行业的趋势、世界企业发展的趋势能够联通、互动的。”肖亚庆说,往前看,中国国企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并且一定要改,未来会按照创新驱动,也在“一带一路”的机会上改革国有企业。

在3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肖亚庆表示,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始终是主力军,也先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关于“走出去”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一带一路”“走出去”各项大战略中,中央企业都做了很多工作。而中央企业自身也通过“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际化经营不断扩大。中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是要国际化、全球化。

目前,中央企业法人单位中,有9112家企业法人大约在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运营活动,有5万多亿资产,海外有34.6万个员工。

对于如何加强海外投资和并购监管,肖亚庆表示,“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使我们‘走出去’的制度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符合当地法律规定,也符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我们出台了对外投资的管理办法和配套办法来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严格规范经营。我们在经营过程中,刚才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按照国际规则,按照所在国的法律,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树立好形象。”

“三是要严肃问责。对国资委来讲,加强对海外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对违规的一定要严肃追责。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共同组合,使我们的海外‘走出去’过程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前进,取得更佳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要深入混改,国企的公司制改革就必不可少。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明华就曾经表示,“落实董事会职权是混改的基础。只有健全的董事会才能保障民营股份进入后的权利。”

一年前,高明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央企中80%左右建立了董事会,但很多形同虚设,没有独立性,连市场化选聘都做不到。

由此,要在2017年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肩负改革监管职责大任的肖亚庆压力不可谓不大,一方面要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混改要实现效益上的突破,让各方股东获利。

对于混改,肖亚庆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就表示,“既然是混合所有制,参与的这些市场主体和资方的主体如何在公司治理上能够真正像混合所有制这种制度安排进行参与,能够确实既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证各个参与主体能够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场要求的回报,在这方面要进一步的试。”

在肖亚庆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扩大突破口,让各个股东方、利益方都得到利益。”

2016年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一)营业总收入

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58978亿元,同比增长2.6%。

(1)中央企业276783.6亿元,同比增长2%。

(2)地方国有企业182194.4亿元,同比增长3.5%。

(二)营业总成本

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44988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5.9%、增长6.7%和下降3.7%。

(1)中央企业268039.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5.8%、增长7.3%和下降5.8%。

(2)地方国有企业181845.1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6.3%、增长5.7%和下降1.5%。

(三)实现利润

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3157.8亿元,同比增长1.7%。

(1)中央企业15259.1亿元,同比下降4.7%。

(2)地方国有企业7898.7亿元,同比增长16.9%。

(四)应交税金

1~1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金38076.1亿元,同比下降0.7%。

(1)中央企业29153亿元,同比下降2.5%。

(2)地方国有企业8923.1亿元,同比增长6%。

(五)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17174.5亿元,同比增长9.7%;负债总额870377.3亿元,同比增长10%;所有者权益合计446797.2亿元,同比增长9.2%。

(1)中央企业资产总额694788.7亿元,同比增长7.7%;负债总额476526亿元,同比增长8.2%;所有者权益合计218262.7亿元,同比增长6.6%。

(2)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22385.8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393851.3亿元,同比增长12.1%;所有者权益合计228534.5亿元,同比增长11.7%。

分享到:

关键字:央企改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