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全球LNG市场将面临大转型

作者:戚永颖 王立敏 杨汉峰 来源:国际石油经济 发布时间:2017-03-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前,全球液化天然气(LNG)市场正面临着剧烈变化,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KAPSARC)推出的《大重组:转型中的LNG市场》(LNG Markets in Transition: The Great Reconfiguration)一书,深入地阐释了这种变化。该书的主要作者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妮-索菲·柯尔博(Anne Sophie Corbeau)和牛津能源研究所乔纳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教授接受了本刊专访。

安妮-索菲·柯尔博(右二)、乔纳森·斯特恩(左一)与本刊记者合影

全球LNG市场面临转型

近些年全球LNG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从供需基本面来看,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走势如何?

安妮-索菲·柯尔博:从需求侧来说,全球LNG市场正在经历下行周期,大部分地区的市场需求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亚洲仍将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地区,但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各国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提高,核能、煤炭、新能源的政策以及各国天然气价格等因素,都对亚洲各国天然气需求产生影响。 

未来几年,欧洲市场被寄予了厚望,欧洲将充当全球LNG市场平衡者的角色。然而,欧洲市场也存在一系列不确定性:一方面,欧洲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未来天然气在整个欧洲能源系统中的角色不确定;另一方面,欧洲区域内天然气产量下降,将导致进口增加,但进口多少、从哪里进口等都将影响全球天然气的供求关系。此外,欧洲市场还存在LNG与管道气的竞争问题。

拉美、中东和非洲已经成为LNG进口地区,未来这一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快。由于这三个地区不具备跨区域天然气管道运输基础设施,LNG就成为重要的天然气进口方式。

乔纳森·斯特恩:从供应侧来看,目前全球计划中的LNG项目产能超过1.5亿吨/年。一些传统LNG出口国的产量正在下降,例如东南亚国家的LNG产量和出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卡塔尔仍将是一个比较稳定的LNG出口国,但是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东非国家的一些新项目正在面临经济性方面的挑战。

2020年,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东非是否批准新的LNG项目最终投资决定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此同时,因为价格下跌以及市场低迷,项目业主不愿意拓展新的项目,尤其是高成本项目。相比较而言,组合投资的方式更能对即将成为发展主流的小型LNG项目形成支撑。一些政治稳定地区的原有项目扩产,将是2020年以后新增LNG产能的主要来源。

书中认为当前全球LNG市场正处于大重组和大转型时期,对此应该怎么理解?

安妮-索菲·柯尔博:全球LNG供需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全世界能源市场流动也将发生巨大变化,LNG市场的供求平衡将在今后5年发生巨大变化。很多国家将成为新的LNG购买方,例如,牙买加、马耳他等很小的国家都开始进口LNG。不仅如此,市场参与者的角色也正在多样化,越来越多的LNG市场参与者进入液化、船运和再汽化业务链条中;这些买方试图进入上游,新供应方想要锁定市场份额,尤其是亚洲;买方公司倾向于形成业务联盟。

由于买方对价格灵活性提出了更多要求,推动LNG定价模式由与油价挂钩向与区域中心价格挂钩转变,以应对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实现亚洲市场自由化,从而保持天然气对煤炭的竞争力。面对更灵活的LNG供应,传统的长期合同模式正在面临挑战,其主导地位将发生变化。

定价模式向枢纽中心转变 

全球LNG市场的发展趋势使得中短期和现货贸易越来越盛行,那么长期贸易合同是否不具备生命力了?

安妮-索菲·柯尔博:买方目前正陷入困局:一方面未来10~20年的天然气需求不确定;另一方面,亚洲市场的自由化进程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价格较高时期的LNG成本很难传递给最终用户,买方也难以对未来20年做出承诺,而是倾向于短期以及灵活的合同模式。未来LNG现货和中短期贸易将主要来自未落实的LNG项目,也有小部分来自合同延期项目、少量的重新谈判的LNG项目,以及卡塔尔和美国的LNG出口。

长期贸易合同是新LNG项目推进的重要基础,在目前阶段,任何新的LNG项目都离不开长期合同。展望未来,若产业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现货贸易成为常态、形成可靠的基准价格、银行能够提供较强的资金支持、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项目开发者能够承担风险,可能出现LNG项目与长期贸易合同脱离的情况。

亚洲国家,例如新加坡、中国和日本,都在寻求建立自己的天然气定价中心,您怎么评价这几个市场?北美或者欧洲的交易中心对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乔纳森·斯特恩:新加坡是市场化的先行者,新加坡市场较小,扩张潜力有限,而且远离亚洲中国、韩国等主要LNG市场,但接近东南亚市场;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LNG区域枢纽,从而成为东南亚的价格基准。

中国上海潜力巨大,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LNG市场,拥有多元化的供应源(国产气、管道进口气和海外LNG),是多条管道供应的交汇地,但缺少透明度和参与规则,市场由中国三大国有公司支配,这将会给市场带来一些问题。在上海,更多的是建立城市门户基准而不是中心,反映的是城市门站的基准价格,以及天然气与不同燃料的竞争价格。

日本在此领域的政策已经到位。市场主要参与者(JBIC、NEXI、JOGMEC等)更希望参照价格指数进行交易。未来日本将出现JCC现货、JKM、HH、NBP等各种价格的竞争,从而演变为价格中心。

根据北美和欧洲的经验,交易市场的建立可能耗时5~10年,目前大部分亚洲市场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或者第二阶段。亚洲市场并不一定要采用同样的价格机制。现在的价格体系囊括了油价挂钩、中心市场现货价格几种定价方式,不同价格彼此影响,并将从“混乱的过渡期价格”融合为“亚洲复式价格”。

 

对中国市场的展望和期待 

你们在书中谈到未来5年,全球LNG市场将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请您展望一下这个市场,对于中国未来LNG市场的发展你们又作何评价?

安妮-索菲·柯尔博:中国市场正在经历大变革,并将大步向前冲。最重要的是,谁将是这个变化市场中的新参与者,以及这些参与者如何在天然气及LNG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乔纳森·斯特恩:未来中国LNG市场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要看中国政府就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的速度有多快,包括放松监管,允许油气管网及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开放。其次,环境压力能否有效促进LNG市场发展。

你们认为LNG在交通领域的增长前景如何?目前中国政府鼓励发展电动汽车,你们如何看待天然气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乔纳森·斯特恩:LNG在海运、空运等方面存在巨大潜力。预计2030年前后,交通燃料领域将成为LNG重要市场。从全球来看,海运燃料市场的需求会强于陆路交通需求。一方面,LNG船具备更大的装载规模(1艘渡轮≈1300辆公共汽车),而且其基础设施一旦建立就无法撤销,设施配备也相对更为容易。挪威在LNG海运市场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中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有巨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这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具备的。但我们看到,电动车在中国发展很快,电动汽车具备太多的优势,预计小汽车不会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然而,对于重型卡车、公交车以及大型船只,天然气完全可以作为燃料动力。我注意到,有些LNG接收站已经投资建设了可以接驳船舶用于转运LNG的码头。

本文节选自《国际石油经济》2017年第2期文章《全球LNG市场将面临大转型——专访<大重组:转型中的LNG市场>作者安妮-索菲•柯尔博、乔纳森•斯特恩》,作者:戚永颖、王立敏、杨汉峰。

分享到:

关键字:LNG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