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27日,华南理工大学陈皓勇教授就广东省电力市场竞价情况,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就本次实验介绍与分析如下:
一.背景及填报说明
电网的标杆上网电价为450厘/千瓦时,本次实验通过申报价差来确定电价(成交电价=标杆上网电价+成交价差)。
购电方(售电公司)申报价差范围:0至-450厘/千瓦时;售电方(发电企业)申报价差范围:0至-450厘/千瓦时。申报价差最小单位1厘/千瓦时。
交易电量采用三段式申报方式,售电方(发电企业)和购电方(售电公司或电力大用户)各段申报电量应占其申报总量20%以上。
本次实验采用多轮竞价,共设立5个售电方和6个购电方。购电方申报电量设定为(200,200,100,100,100,100MWh),售电方设定为(400,250,250,150,150MWh),购电方(售电公司)各对应协议价差为(-70,-70,-30,-30,-30,-30厘/kWh),售电方(电厂)成本设定为(220,240,240,270,270厘/kWh)。反馈信息包括每轮竞价个人成交价差、个人成交电量和市场总体成交电量。
二.市场规则
1.统一边际成交规则
(1)将购电方申报价差、售电方申报价差配对,形成交易价差对;
价差对=购电方申报价差-售电方申报价差
价差对为负值时不能成交,价差对为正值或零时可以成交,价差对大的优先成交;
(2)售电方申报价差相同时,按申报电量比例分配;
(3)所有成交的价差对中,最后一个成交的购电方与售电方申报价差的算术平均值为统一出清价差。
三.收益结算
四.奖励设置
奖励:
各方奖励按下式计算
五.实验数据图像
发电侧申报电量及电价情况图
购电侧申报电量及电价情况图
总成交量图
中标价差图
六.实验结果分析
1.本次实验大家竞价十分激烈,电厂方面在最初探知竞价价格后,一直在激烈提升价差,获得更高收益。分析成因主要为市场供需比为1.5,售电侧竞争压力较大。小电厂与大电厂竞争过程中,由于可申报电量与成本等关系,小电厂不再与大电厂以低价竞争电量,转而集体投向逼迫购电侧让出价差(可能出现后期购电侧价差申报小后,再转向低价与大电厂竞争)。
备注信息:售电侧(电厂)容量设定为一个4:2.5:2.5:1.5:1.5
购电侧(售电公司)容量设定为2:2:1:1:1:1
可以看到最大电厂(或现实中集团)申报最大电量可以满足市场一半的需求,市场份额占据很大,另外由于大电厂在发电小时数可以保证的前提下本身发电成本一般要较小电厂更有竞争力(折旧完的小电厂,发电成本可能更低)。从市场成交及调度方面来讲,因大电厂能耗、污染更小,一般会优先选择大电厂。故总体来说,在市场竞价中,大电厂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2.对本次实验实验数据整理中,明显发现,大家在最初适应后,后半段报价一般会选取6:2:2式电量分段报价。这样的报价策略较其他报价策略会有较好的一个预期,因为广东电力市场现行出清机制,成交价格只与最后一个成交价差有关,个人申报价差不是最后一个申报价差,就对最终成交价差没有任何影响。在这样的规则下,大家申报时,采用6:2:2式电量分段报价,自己申报价格不是最后成交价差对的,就和其他报价策略一样;但是如果报在了最后成交价差对上,由于自己较高两段(售电方来说)电量较少,自己的预期电量损失就会更少,会有一个更好的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