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无厂型车企要革电动车的命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3-04-2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之前报道过Fisker、底特律电动车等轻资产商业模式的电动车企业,最近在日本,又诞生了一家类似的企业。4月2日,纯电动跑车“Tommykaira ZZ”宣布上市。开发此车的是京都大学的企业GreenLordMotors公司(GLM)。欧姆龙公司和日本电产公司等多家总部设在京都市的企业提供协助并出资,出资者中还包括前索尼公司会长出井伸之。
 
  “Tommykaira ZZ”的尺寸与小型车相当,车身长3.87米,为双座车型,底盘使用铝等,尽可能实现了轻量化,车身重850公斤,与轻型汽车相当。续航距离仅为120公里以上,但仅用3.9秒时间,时速即可达到100公里,具备出色的加速性能,这成为一大卖点。
 
  Tommykaira ZZ价格为8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9.76万),比日产纯电动汽车“LEAF”(聆风)高一倍以上。尽管如此,从4月2日开始,仅在3周时间内就接到了100多个咨询。由于产能的关系,第一年仅销售99辆。从市场反响来看,有望早期完成这一销售目标。
 
  GLM将于4月26日开设展厅,不过并不能进行试驾。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用户被其纯电动汽车所独具的轻快感及加速性能所吸引,准备购买用作第二辆车。GLM社长小间裕康介绍道,最初设定的客户层是过去的Tommykaira车迷,但实际上,“客户大多是对Tommykaira了解不多,对纯电动汽车及赛车等比较感兴趣的医生、律师及经营者等”。
 
  无厂型商业模式
 
  “Tommykaira ZZ”的商业模式也非常独特。
 
  首先,该车的结构与普通车及以往的纯电动汽车有很大不同。在设计方面,底盘等基础部分与形成车辆外观的车身外壳部分完全分离。在底盘、动力源、行驶系统及内饰等下部构造上,像盖上盖子一样组装上车身,结构与无线遥控玩具汽车类似。
 
  高行驶性能所需的刚性,以及在撞车时确保安全所需的强度等基本性能全部依赖下部的底盘。相应地通过在外观部分大量使用树脂等,可实现轻量化。
 
  即使没有用于车身外壳的大型模具及点焊机器人,也能够以接近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生产,这也是其特点之一。还可利用正逐步普及的3D打印机制作定制车身,制成独自设计的汽车。“Tommykaira ZZ”是在位于舞鹤市、为日本自卫队生产水陆两用车的中小企业的工厂进行生产。
 
  “Tommykaira ZZ”的特殊结构已经申请专利。GLM还计划以欧洲为中心,向众多开展车身设计及制造业务的厂商仅销售底盘。
 
  小间社长充满信心地说:“大型企业每年要销售几万辆车才有利可图,因此只能推出普通车型。另一方面,独特的跑车对于无厂型企业来说,具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如果能够通过底盘业务催生许多独特的汽车,便可开创新的水平分工型汽车产业。”
 
  新兴企业崛起
 
  在美国,纯电动汽车销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通用汽车公司大张旗鼓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雪佛兰沃特”的销量也迟迟不见增长。而备受期待的菲斯克公司(Fisker)已濒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环保性能,更强调纯电动汽车的出色加速性能及品牌先进性等的特斯拉迅速脱颖而出。其主力车型“Model S”今年第1季度的销量高达4750辆,超过了最初计划的4500辆。从季度业绩来看,首次有望实现盈利。该公司的股价在1天内迅速上涨22%。
 
  同样,在汽车以外的其他领域,新兴企业也开始崛起。
 
  日本电动摩托车风险企业Terra Motors公司今年将在菲律宾投放自主开发的电动三轮车。现在,菲律宾已将三轮出租车视为导致严重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该国政府正在推进三轮出租车电动化项目。Terra Motors以参加其项目投标为开端,将于年内开始在当地进行生产及销售。并计划将来在印度等多个亚洲国家销售电动摩托车及电动三轮车。
 
  Terra Motors社长德重徹说:“大型汽车及摩托车企业由于拥有以汽油发动机车为基础的经营资源及客户,因此在纯电动汽车相关举措方面行动较为迟缓。尤其是在日益增长的亚洲市场,新兴企业也面临很大商机。”该公司的战略是,灵活采购电池及马达等,迅速开发新车型,快速占据亚洲市场。
 
  目前,从大型企业的角度来看,也许纯电动汽车新兴公司的发展动向及其生产规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新兴企业并非将纯电动汽车看作现有产品的替代品,而是考虑从零开始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一姿态或许有助于在持续低迷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分享到:

关键字: 电动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