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2017年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走向何方?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17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同时补贴方向将从购车向充电倾斜。2017年充电市场会否再次大爆发,近日的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单独设立了充电基础设施展,无疑成为管窥今年充电桩市场的窗口。

各个充电桩企业

逐渐走向差异化

展会现场,充电行业的展馆虽然不大,但行业的主要玩家也集体亮相,聚电、科陆、万马、泰坦、华商三优、特来电、充电网等均在现场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方案。各家的方案常规仍有交流桩、直流桩产品,以及很高颜值的聚电广告桩产品,以及各自的公共停车场和公交大巴解决方案。

而与去年不同的是,目前各家的展示已经从各家的差异化走向了几条差异化的路径,虽然各家都有解决方案,但有些是以设备销售为主,比如华商三优和万马,有些是为B端提供充电方案,有些则深耕运营解决方案,比如聚电,更倾向于产业链的重度垂直服务。

今年各家企业大多在自己的展示区域内摆上了新能源汽车,包括华商三优、万马、特来电等等,车辆也不是销售导向,而是希望展示与车的合作方案,不过去年与分时租赁的合作今年各家到达什么程度,在现场的展示中,并无法完全展示。而去年历次展会都会展示车辆,并在旗下有跨品牌电动汽车体验店项目,且和分时租赁企业打通合作的聚电此次却没有展示与车相关的解决方案。

大功率充电设备

仍未有完全成熟产品

日前特斯拉宣布要全面升级超级充电桩,将其充电功率从120KW提升至350KW的消息,更是在国内充电市场上引发巨大讨论.有观点认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15万根充电桩面临淘汰,也有行业内人士认为超大功率并不会取代现有的模式。

各个厂商普遍认为,国家80万根的规划对于行业是利好消息,但社区而言,利润薄,其实也一直是中国国内运营商一直没有大力发展的市场。而对于大功率充电,虽然行业已经讨论了近1个月,但是现场在各家的展台并没有看到“大功率”的实际产品,而对于大功率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标准,各家也说法不一。一般而言,60KW以上均称为大功率,120KW以上则为超大功率,目前其实讨论的是超大功率充电设备的发展趋势。

万马在现场的分享中提到超大功率的产品研发,同时也提到了超大功率对技术、安全、汽车通讯以及现场环境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无独有偶,其他各家也均表示这是趋势,但产品和业态仍未成熟。2017年上半年将是发展期,有技术储备的企业将有先机优势。

聚电联合创始人卢晓晨则表示,大功率充电桩是车主充电的场景之一,比如说集中式的大型充电站,尤其是针对公交大巴、出租和物流等运营车辆而言,充电效率和时长是众多充电要素条件中对经营者或者说运营者收益影响很大的因素。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大功率充电设备的需求是非常明确的,而且这些站点主要配置就是大功率的直流充电桩。但是对于普通的社区私人桩市场,以及公共的目的地充电点而言,大功率充电设备是否会成为主要的充电设备形态其实并不一定,也要看市场的需求。这就像有了笔记本电脑之后,很多人说台式机要淘汰了,但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使用台式机,其实是要区分使用场景和需求的。

卢晓晨表示,大功率和超大功率对电量的负荷要求更高,目前我们在充电桩建设的过程中,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社区包括公共停车场不能大规模或者说有效建设充电桩的难点就是用电余量不够,要涉及到增容问题,增容就会增加成本,也会延长建设周期,其实就是要增加一个工程,而对于大功率和超大功率而言,这个问题会更加突出。

除此之外,深圳市的标准中,对于大功率的集中式直流充电站建设,有安全方面的更高要求,包括有人值守,提高消防安全标准,设置单独的沙坑等,显然这就限定了其应用的场景。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