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王仲颖: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协同发展2030展望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7-04-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24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苏州盛大召开。

本次大会以“加快储能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宗旨,汇集1400名以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储能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仲颖发表了题为《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协同发展2030展望》的演讲。

王仲颖:我们大家都应该清楚,在前面的演讲大家很多都提到过,我这里要说,没有可再生能源这个绿色的电力,风电、光电,那电动汽车就不可能是清洁的。但是如果没有电池储能,电动汽车也跑不起来。所以我今天要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发展,讲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协同发展,第二个,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第三个,协同发展是可行的。

为什么要协同发展?我们现在种养业提出来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国际商我们面临的气侯变化前所未有的、最严峻的国际关系。左边这是18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显眼的是英国,右边是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显眼的就是中国。去年巴黎协定之后,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前我本人是专门搞战略研究的,我们用的参考系就是到205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0到165亿吨之间的约束,按照巴黎协定的共识,巴黎协定生效以后,到本世纪末温升不超过2度,甚至1.5度,国际上大牌的专家、研究机构他们有一个新的测算,到2050年全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能超过50亿吨,可想而知,我们现在的排放量是多少?100亿吨,本世纪末全球要趋于0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我刚才说的这是国际,国内呢?实际上我们还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土壤退化。这是2016年的火电装机,主要是煤电的颜色和密度分布。

接着往下看,这是2014年的污染物排放,对应着我们的煤电厂2014年的分布。这是2014年空气质量的分布,对应着我们的煤电厂的分布。这是2014年11月份PM2.5的分布,对应着煤电厂的分布,我不用去说,大家自己看就可以了。

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煤炭行业在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已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毛主席也告诉我们讲,矛盾总是要转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时候要互为转换,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张图就告诉你,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15年,我们的能源结构几乎是近40年如一日没有变化。我们的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从1978年到2015年急剧的增长,大家可以想像,你用10亿吨的标准化石能源的时候空气可能不会有什么影响,1990年大概就是10亿吨标准煤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但是当你用到43亿吨标准煤的时候,而且近90%是化石能源的时候,天空也就是一个容器了,它可以容纳污染物,它也是有限度的,有极限的。

有人说靠风把雾霾吹走,那只是吹到别的地方去了,物质不灭定律,它永远存在在那儿,你要把它消化掉是不可能的。

那我们怎么办,实际上中央已经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我们怎么去执行这个战略,怎么去布局,怎么去实现我们这个战术布局呢?我们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这也就回到我刚才的题目,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池要协同发展。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战略性研究课题,2050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及路径研究的成果,我们叫三线思维。我们的电动汽车就是制造业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制造业,他在GDP里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电动汽车在这里我们要发展,这是一个方向,但是经济要发展我们需要能源,如果我们还要依靠化石能源的话,我们的污染就会不断的加重,我们的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而且我们的电动汽车也不是一个清洁的产业,它会成为一个雾霾的新的杀手。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习总书记讲2050年实现第二个100年中国梦,美丽中国肯定不能像现在PM2.5如此严重,那么我们最少要恢复到上世纪1980年的排放水平,我们要恢复蓝天。那我们靠什么来恢复蓝天呢,如何让三条线能够协同起来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呢,就要看绿色电力,我们用绿色电力来支撑GDP经济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蓝天,这就是一个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三线思维的理念。

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它也是一个反例,也是一个正例,我们说协同发展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就是这个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协同发展。按现在的能源结构,实际上电动汽车是一个排放很大,很严重的,特别是在中国,我们的煤电73%,电动汽车越多,路上跑的越多,我们消耗了煤电,它的排放就更严重,虽然终端解决了,但是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讲它并不清洁。

反过来,中央提出来我们现在是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我们这样能够把电力系统这个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一个颠覆性的改变的话,我们的电力系统如果能够以绿色的电力供应,以可再生的电力供应,如果到2050年我们能够达到80%以上是可再生电力供应的话,我们电动汽车的排放可以几乎接近0。那我们的电动汽车就是最清洁的产业。所以我说既是正例,它也是一个反例。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协同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

下面我要汇报第二个问题,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发展目标我们也要有一个问题导向,我们不能光看问题,我们也要看好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好的方面,实际上在发展中我们也有好的一面,现在能源转型、能源革命,实际上中央是非常重视的,我不一一再列举了。

发展中仍未解决的问题,能源转型还没有达到统一的共识,到底什么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习总书记说的四大革命一个合作,到底它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四个全面,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到底改的什么?包括我这里提到的,虽然电力体制改革中央很重视,但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电力市场,刚才各位专家已经提到了,如果煤电你要给它调峰价格没问题的,压到20%没有任何技术问题。但是你压到20%我们可以少用多少煤炭,减少多少排放?可以给风电和光电带来多大的发展空间?不可想象。

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们现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我还有另外一个抬头,就是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我们中心有一个首席科学家,丹麦人。这是我们一起讨论,他给丹麦能源部做汇报,中国能源转型做的两张片子,我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他说现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但是前面有路障。那么我们应该办?我们要实现美丽中国,中国梦,我们必须得走协同发展的道路。中国不仅需要把高速路上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路障要消除,我们还要再进一步的增加速度这才是我们的态度。

这里是我们的一个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展望,第一,2050年可再生能源要满足一次能源供应的60%以上,第二,2050年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水平不低于60%,第三,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部电力比重86%以上。第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站全部电力消费量60%以上,2030年风电装机11亿千瓦,太阳能14亿千瓦,第五,2050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4亿量,基于全球电动车保有量5亿量,第六,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将打造稳定可靠高效的绿色电力系统。第七,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杨老师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在座好多专家都是。它可以显著提升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

电动汽车为什么说可以发展到4亿辆呢?这个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截止到2014年末,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07辆。但是2010年的时候美国是800辆,那个是比较奢侈的。意大利689,法国602万。4亿辆是什么概念呢?那个时候的全世界人口是43.8亿人,5亿辆汽车是什么概念呢?2.5、2.6个人一辆车,4亿辆电动汽车是什么概念?保证法一个家庭有一辆车,它对应到产能,现在也有2030产业规划,十三五规划,大家不要硬跟我今天的演讲对起来,我是从2050年能源发展的目标,从能源结构,从生态环境的约束,从经济结构倒推回来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速度。

电动汽车到2030年的产能至少要达到2000万辆,我们现在汽车的销售量和产能大概在三千万辆左右。所以我相信没有问题。到2050年五千万每年,这是我们对风电领域的,如果没有绿色电力的供应,就达不到我刚才说的,电动汽车是清洁的产业。

最后我再跟大家汇报一下,协同发展是可行的,刚才很多院士都讲了,电动汽车我没有电动资源,我说4亿辆没有问题。动力电池的进步空间,2030年每公斤可以到300到500瓦时没有问题。电池成本的下降速度,2015年每千瓦是400美元,2025年可以降到每千瓦时100美元。电动乘用车的经济性对比,到了2025年或者2030年,它同燃油车比它是最经济的。

这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累计投资规模,按照我们的统计可以达到90万亿。

每一辆电动汽车,实际上都是一个免费的微型的储能电站,4亿辆电动汽车意味着什么呢?25TWh,120倍的,就现在的25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按8小时的储能量来计算的话,是30亿千瓦,就是4亿辆电动汽车。如果我们50%的电动汽车能够为电力系统,为电网服务的话,我们就有15亿千瓦的储能电站,来为我们电力系统做调峰、调频。电动汽车并网模式、有序充电、电池梯次利用为途径。退役电池储能的潜力。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做了一个案例分析,就北京2030年500万辆电动汽车,我们一直有一个自己的预测。北京到203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1000万辆,50%是电动汽车的话,那么我们的负荷就可以削平了。

还有需求响应,传统的需求响应,电动汽车的有序充电可以使我们的应用成本大幅度下降,这是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协同,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电动汽车的排放,到了2050年它就会成为一个清洁的绿色的电力系统,绿色的经济。

再举个例子,电动汽车的发展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的,电动汽车作为储能来应用,它要达不到一定量是起不到这个效果的,按我们现在的战略研究的设计,真正的它要达到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在2025年或者2030年以后,那么在这之前,我们现在讲要存量,把这个存量用活了,我们有那么多的煤电厂,9亿千瓦的煤电厂,煤电厂做调峰没有问题,无非就是电力市场的问题。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就是,京津冀加内蒙,如果我们在这四个区域的煤电厂,我们把它充分利用起来,调峰利用起来,我们就可以接纳更多的风机。2050年是一个基数,如果火电利用基数2020年降到3000小时左右,京津冀加内蒙的电网就可以加2.2亿的风机。到2030年如果我火电、煤电的装机利用小时数降到两千小时左右,我这四个区域, 就可以接纳3亿的风电装机。如果我们再往下想,我们再跟河南联网,河南有六千万的煤电装机,而且这个联网都是互通的。

大家一直在说甘肃的弃风、弃光问题,我想跟大家说弃风弃光不是技术问题,它是一个经济问题,体制问题。你不能单独的去甘肃,你不能去孤立的研究弃风弃光的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做的就是陕、甘、宁、新、清,四个区域统一来搞,按照他们现在电网的互联通道设计,它的输电传输能力可以达到7500万千瓦。你要单独的去看甘肃的问题,一千多万的负荷,你再增加1瓦的风机它都消化不了。所以协同发展不见得是技术上之间协同,它有一个区域之间的协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家帮助大家,需要互相帮助,需要打破省之间的利益壁垒。

最后在结束我今天的演讲的时候,这是我在巴黎接头拍的电动汽车,任何一件新事物,只要技术革新,经济让市场去解决,你制度上要有创新,这件事儿它就能够解决。

它非常方便,巴黎接头一排电动电车,老头老太太可能要把椅子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把椅子放到电动汽车里面,然后他打开电动汽车的充电盖,因为现在是跟充电桩连着的,跟互联网信用系统全不连着。然后他过来以后把充电桩打开,拿着他的信用卡扫一下,那个充电的插头才能拔下来。拔下来以后这个时候电动汽车公司就开始计费了,一个小时多少钱。等他开这个车到了目的地以后,再停一下,再把插头插到充电桩里面,就自动停止计费了。非常方便,只有金融系统、信用系统、互联网联合起来,让我们新的技术,让老百姓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所以我在想,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协同发展,是可行的。我们的2050的美丽中国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