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如果GDP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用电量被视作衡量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4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 1~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461亿千瓦时,创下了2012年以来的新高。从增速上看,一季度用电增速同比增长6.9%。巧合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速也为6.9%。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钢铁、有色等工业用电量增幅明显,直接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出预期。
就此,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认为,根据一季度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制造业PMI等一些实物量指标和先导指标回升转好,初步判断,中国经济在2017年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在一季度,西藏、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青海等西部省份的用电量增速远高于全国,用电增速继续呈现出“西高东低”之势。
重工业用电增长势头迅猛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用电量和经济的增速基本保持同步态势。从2011年开始,全社会用电量即呈现下滑态势。在2011年~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1.7%、5.5%、7.5%、3.8%。
尤其在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万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了0.5%,增速为1974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
进入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出现反弹,当年全社会用电量5.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这一反弹势头也在延续。2017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增速同比增长6.9%,用电量增速创下了2012年以来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新高。
一季度用电量和GDP的增速都是6.9%。 经济学界甚至以此例证关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反弹周期。
4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于春海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认为,经济触底反弹的迹象已经全面显露。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来自近期美国马萨诸塞州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报告,其将中国夜间照明灯光的卫星数据,作为衡量中国经济状况的“指标”该研究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的GDP增速被低估。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用电量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自于第二产业用电量的强劲反弹。
根据4月1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的《电力工业运行简况》, 第一产业用电量20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用电量2092 亿千瓦时,增长7.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68 亿千瓦时,增长2.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99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75.5%。
其中,钢铁、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2.8%和16%,增速分别回升26.8%和21.8%,二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2.4%。
“相比于以往的低迷情况,今年一季度的用电量增速的确非常可观。”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用电之所以出现大幅增长,除了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用电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电价。
曾鸣认为,2016年国内两次电价下调,以及输配电价改革,同时各地加大了电力直接交易,为大工业企业降低了电力成本,也为企业加大生产创造了条件。
此前,国家能源局曾经公布称,2016年电价改革成效显著,全年减少了企业电费支出1000多亿元。
换而言之,在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下,工业用电量的增速则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未来工业用电是否还能保持像一季度的快速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用电增速继续西高东低
不同产业在第一季度的用电量也呈现差异。
一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也达到10.1%,增速为2.3%;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7.8%和2.8%,增速分别回落3.2%和8%。
曾鸣表示,不同产业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不一样,用电需求和用电增幅也呈现差别。但在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一季度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6.4个百分点,也表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效果已经在显现。
从发电量上看,一季度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6.1%,而火电和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4%和19.2%。受此影响,一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也结束了连续多年下降的局面,出现了微弱上涨。
数据显示,1~3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888小时,同比增加2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037小时,增加31小时。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6.9%的用电量增速并不是个普遍值,对于不同省份,用电量增速也出现较大分化。
根据中电联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的省份有14个。其中,西藏以22.2%的增速排在首位,其次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青海、山西、贵州7个省份的用电量增速都在10%以上。
中电联在简报中并未公布用电量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的具体数据,另外,一些省份统计局尚未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
根据通报,可以得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用电量增速低于全国。
以广东省为例,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但其中,工业用电量下降0.3%,制造业用电量甚至下降1.3%。广东全社会用电量与工业用电表现如此悬殊,表明广东已经基本完成增长动能的转换。
可以看出,用电量增速高的省份多处于中国西部,用电量基数低,且多为电力输出省份;而用电量增速低的省份,则位于中国东部和中部较为发达地区,这些地方的用电量基数高,增长较为平稳。另外,东北因为经济增速下滑原因,用电量增速近年来也呈现出低迷之势。
国家电网一位专家认为,由于工业用电量占比高,不同地区的用电量增速实际上也反映了各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发达地区的用电量增长动能已经逐渐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但西部地区承接了国内的产业转移,用电依然依赖于重工业,这也表明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
曾鸣也表示,煤炭价格在去年下半年强势上涨,煤电企业亏损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高耗能企业用电量大幅增长,整个宏观经济能否保持稳定,仍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