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万亿储能产业市场商用临界点到来 未来5年将增长10倍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受益于材料技术的成熟推广、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层面的推动,储能行业近年来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业界资深人士陈博对此指出,“2016年是储能商用化的元年,预计2017年、2018年是中国市场储能的爆发期。”

受益于材料技术的成熟推广、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政策层面的推动,储能行业近年来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业界资深人士陈博对此指出,“2016年是储能商用化的元年,预计2017年、2018年是中国市场储能的爆发期。”

经过2016年深度酝酿,进入2017年,“储能产业,正处于临界点。”随着一系列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产业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储能市场在政策扶持下渐渐发展。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上看,储能正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进入到国家能源和电力行业发展规划中,特别是最近发布的电力、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将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列为“十三五”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大容量和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和推广。

公开资料显示,储能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个环节,其中调频、调峰、延缓输配电扩容升级、备用电源、削峰填谷、电费管理等都是目前储能最具市场价值的一些应用。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仅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我国应用于用户侧的投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107.9兆瓦(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储热项目),在全部装机中占近半壁江山;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储能装机新增规划量逾650兆瓦,其中安装在用户侧的占54%。

在专家看来,储能能够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及微网,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构建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另一方面,在竞争性售电、增量配电网、综合能源管理、车电互联、梯次利用等领域,如何利用储能实现服务增值,如何挖掘其中潜在的储能应用市场,也引发储能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

另据中国能源报此前报道,迄今储能市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技术验证阶段(2000—2010年),主要是开展基础研发和技术验证示范。二是示范应用阶段(2011—2015年),通过示范项目开展,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应用模式不断清晰,应用价值被广泛认可。三是商业化初期(2016—2020年),中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

从市场环境来看,万亿级的前景预估使得储能产业当之无愧成了朝阳产业。储能成本进一步下降,峰谷电价制度完善、需求侧管理等补偿机制建立、电力市场用户侧多种增值服务开展等电改红利的显现,以及储能细分市场不断开发和应用深化,用户侧的储能市场将成为储能在我国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先行军。根据起点研究(SPIR)预测,储能领域已成为大型企业在面临传统业务饱和或落实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选择,未来五年市场成长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

综合来看,储能产业正朝着商业化方向快速迈进。在典型企业和投资人的带动下,政策力度不断加码,市场机制逐步理顺,多领域融合相互渗透,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储能无疑将迎来一片姹紫嫣红。据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内储能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8年前,将是先进储能技术示范应用阶段。

储能市场巨大的投资前景还引得无数非行业内资本“竞折腰”。诚如南都电源、杉杉股份、国轩高科、雄韬股份、猛狮科技等一众电池企业纷纷在储能领域加紧布局。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产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