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上海电力学院陆如:电力体制改革与储能商业化应用的关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4月24-2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苏州香格里拉酒店圆满召开,来自中、美、英、德、澳、日、韩等国家的1400余位嘉宾到场参会。大会共邀请140余位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产业热点话题,发表了一系列精彩演讲,中国储能网将向读者传递本次大会最具价值的声音。

大会期间,上海电力学院副研究员陆如,在“电改&智慧能源专场”,以《电力体制改革与储能商业化应用的关系》为题发表演讲,现将演讲主要内容发布,以飨读者。

上海电力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协会特聘专家陆如

陆如:我早期一直在电力公司,在电网工作,前两年才来到了高校,刚才也有很多专家在问我,你是研究哪个方面呢?我其实在电力公司,在电网的时候更多的是做资产管理,变电运维,也做过系统方式和电能质量,还是非常偏技术的。但是我到了高校以后,除了还做传统的技术方面的研究,其实更多的是研究价格和政策,可能有点偏文了。我后面读书的时候也读了一些经济学的模式和范畴,这次就不讲具体的技术,主要是根据我们这场的电力体制改革与储能的关系。

我觉得我们在最早一场的时候,也是华北电力大学的老师王鹏教授讲的很好了,我看了他讲的东西,他已经讲的非常好了,我讲的不一定能比得上他,但是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们先翻开一个历史长卷,我们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其实是一个一长段的历史从改革开放以来,它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过程,而是一个历史的传承过程,从1980年代集资办电,到厂网分开,到体制改革,到两年前的电力体制改革,还有一张图没给大家看,其实整个的电力体制改革是与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80年代我们很缺电,所以有机资办电这个事情。到了后来标杆电价,我们知道电厂的标杆电价也是在90年代成立的,最早不是标杆电价的。到后来厂网分开,上游充分的打开,但是输配售还是统一的。

改革推进,从2002年到2015年推进了几件事情,一个是竞价上网,区域市场,直接交易,电价改革,农电改革,其实除了农电改革和直接交易完成了一部分,其他的改革都是失败的,区域市场试点,2006年的时候,东北电力市场36亿的亏损,竞价上网试点也是失败的,在第一次电力体制改革,大家去看很多券商的报告,当时就提出了输配电价改革,一直都没有围绕输配电价改革做更多的文章,直到2015年的3月份,对输配电价改革才做了一个核心的提示,并且输配电价改革,中央电视台在2016年和2017年报道了三次,每次上的时间不长。今年是采访了侯守丽处长,专门讲了输配电价改革,为什么要讲价格?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家到了工业国家,电力价格、能源价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我们做的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价格在做文章,所以我们看价格趋势的改革是一直围绕整个价格体系来的,所有的文件都可以看到价格因素的条线。

所以我们做能源的,除了技术、除了商业模式,最核心要清楚的是价格构成。这张图是我们国家的装机容量,从1995年看到2013年,2016年是15亿千瓦的装机容量,美国的装机容量大概在11亿左右,但是它的最高峰值是差不多的。说明我们国家要供应同等的电力,比美国要多出了4亿的装机容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到火电装机冗余很厉害。新能源发不出电,也有很多的观点,我们新能源装机速度虽然非常快。回头来说,我们用的每一度电的价格,其实成本在哪里?所有的装机容量都是你的成本。说明我们国家在能源的利用效率上还是存在问题,有大量的闲置资产。比美国多了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意味着你每用一度电你要付出的成本是不是会比它更高?

这个和我们国家传统的投资模式是有关系的,以成本投入为核心的驱动力的投资模式,这次电力体制改革在这个当口,所谓市场化,一定是市场有富余的情况,整个容量有富余的情况才能进行市场化改革,来打断价格机制和投资模式,这是电力体制改革核心的目标之一。

此次电改可能有四个方面的诉求,一个叫做电力装机普遍过剩,工业用户对电价下调诉求强烈,各地经济增长的压力非常大。大家都说已经探底了,地方政府参与电改的积极性高,地方政府其实是希望进一步的参与到整个能源价格的制定和话语权中去。

我们搞电力系统的人都说,这次电力体制改革和新的博弈是什么?是中央与地方,是第二次的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红利的博弈,它是个宏观经济博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家的电力体制的文件是出了宏观的文件,但各省的细则都是由各省来推动,所以各省的细则都是地方博弈的产物。整个的电力体制改革是重新梳理价格体系,很多专家都说过,本轮电改的成功标准,在于建立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机制,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所以电是一个商品,但是它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它是有物理约束的商品,但是最终是要回归商品属性,所以价格是最重要的。开场说了这么长时间电力市场与价格的问题,为什么要说,储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往往会说成本问题,最的问题还是价格,围绕的还是价格问题。

电力市场用一张图可以很简单的告诉大家什么叫电力市场,无非就是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我们现在所有的用户用的电,我们叫做零售市场,目录电价。每个省的目录电价是非常复杂的,我不能算是研究电价的专家,一个省它的电价可以有上百种,常规来说,我们可以理解,就比如说大工业用户,农业、居民用户,其他照明的特殊电价,事实上零售市场最终目录的用户电价里面是非常有学问的,现在国家推行的是两步制电价,大工业还有容量电价的问题。所以能够真正把零售市场的电价理顺,这些电价是怎么指定的,它是怎么来的,对我们搞能源资产,对我们搞储能,对我们搞新能源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这个电价将来会怎么走,这次电力体制改革,给予了大家在电价或者说在价格上的一个话语权,和可能做的一些调整的空间。研究零售市场电价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上游是批发市场,国家现在做的最成熟的批发市场是广东,广东有一个月度竞价,4月份的月度竞价应该是负的4分5,3月份是负的1毛8,还有中长期的价格,可能是双边,一年以上的价格叫做中长期的价格。国外成熟电力市场我们叫做现货市场,一般是15分钟一个价格,从一个月一个价格到15分钟一个价格,大家可以看到它之间的差距,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当然也有很多空间。

我把世界上最成熟的电力市场给大家拿出来看一下,PJM是美国东海岸的电力市场,它的表弟五就很多了,有电能、辅助服务、输电权、容量,电能包括中长期市场、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这张图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呢?一开始这个合同是很少的,在中长期,在一年之前,它的电量大头是锁定的,这个价格我们叫毛价。到了月前、日前、实只平衡市场,合同书很多,但是电量很小,价格波动特别大。这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电力市场,它有各种标的,实现各种的价值曲线。

可用的发电容量,停电计划,全部通过系统的约束来完成最后的调度,我们可以到PJM的网上看,它会把第二天的调度结果公布出来,有一个实时的日前的价格体系。中午12点之前对发电企业和用户进行第二天的电量进行报价,然后进行关闭,然后第一次模拟公布,跟第二次公布的情况,半夜里面系统自动进行调度。这个价格体系就是比较完备的价格体系,这只是个电量的价格体系,它还有输电权,还有容量市场,还有其他所有的市场。这些市场共同组成了价格体系,这些价格体系体现在什么呢?就体现在你的资产投资上,它影射的价格是映射到你的资产投资和你消费的应用,它把资产投资和消费者用这个市场的结构把它连带起来,完成它高效的资产配置。让它的资产投资利益最大化,这是他们的做法。所以说所谓搞电力市场,核心是让你的资产投资最大的发挥它的社会效应。最大的发挥它的资产的作用。

这张图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国内的,目前10到17千伏的一个峰谷电价,这个是很毛躁的,并不是一个很详细的,大家只能看一看,现在储能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都在这张图上,这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电量的峰谷差。但它做的还不够精细,它没有区别大工业用户和一般多少用户的差别,但是我们好像只有这么一个工作场景来做。

我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当你们的储能技术,比如现在只有江苏可以去做,比如在哪一个省,假设你们充放电的储能成本做到5毛钱一度,我有更多的空间,我作为电网公司或者我作为相关的利益方,我会迅速让它的峰谷电价变小,我只要出一次政策就可以了。储能技术越进步,我的价格会卡着你走,我预料到你们储能技术一定没有办法在这里实现商业模式,一定还是要靠我电网的电的,你继续进步好了,继续进步我继续卡你。

所以说不了解价格的组成,价格的成因,而去简单的做一些商业模型,根基是比较浅薄的,这种商业模式是浮在沙上的,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个价格是怎么制订出来的,价格制订的渊源是什么,你怎么说服地方政府来支持你的价格体系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所谓的商业模式。

所以储能的技术特点和商业模式的切合,其实很传统,储能走三条路,电量、容量、频率。它的应用特点也是不一样的,王鹏老师在第一天讲的非常清楚,我们传统的电力系统大网,就是在批发市场,我为什么给大家看电力市场的东西呢?在批发市场我们频率和容量市场是核心,在右边的零售市场,我们的应用场景是电量市场,国家这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开放批发市场的多种市场行为,这也是将来储能要应用在这个模式上的一个核心点。如何去跟随这个政策,理解这个政策,并且把它应用,包括我们频率市场,好像瑞丰在给发电厂做一级调频的服务,所以储能的服务是特别多的,不仅仅是化学储能,包括传统说的抽水储能,抽水储能做的就是容量和频率的工作,应用场景很多。

这张图也是我盗别人的图,可能有点老,但是这张图讲的非常清楚,储能不同的技术流派,它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是不一样的,它相应时间,整个容量的构成,它的成本,这里面可能没有成本的这条线,它不同的技术流派,限定了它的应用场景,这是不同的储能的技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并不是说你的应用模式是全部通吃的。就了解储能的应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要说到这一点呢?我觉得大家要区分几个应用场景,在主网上怎么应用,在区域配网怎么应用,在微网和园区怎么应用,在负荷点怎么应用。

能源行业来说,一种技术有两条路线去走,哪两条路线?比如储能,如果我走电网这条线,我就要融入整个电力系统的价格体系和应用特色。如果我走的是电动汽车,它其实是重造了一条价值链和价值体系,因为电动汽车更偏向于汽车工业,所以说用在电动汽车上面的储能体系,其实跟传统的电网体系是没有关系的,传统的电网体系认为他们基本上是另外创造了一条价值路链,这条价值路线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比方说在配网侧,充电桩或者我们换点桩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才会慢慢影响到整个的配网和电力系统。储能如果要在负荷点,我们说风骨点差,或者我们在平衡市场去做,我们就要融入整个电力系统的体系,电力系统体系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系统运维。任何一个技术融入这个体系里面上游环节是谁,下游环节是谁,怎么融入这个体系,谁来操纵这个系统,最后系统的运维谁来做,这是大家要考虑的。我在电力公司工作了很多年,学的最多的不是买一个设备,而是怎么维护这个设备。所以你要让你的设备,你的体系,你的商业模式得到应用,你的上游环节是什么,你的下游环节是什么,要清晰的想好。

我个人认为两到三年内,三到五年内,可能跟电网的交集还有限。它是从外打到内的这个我是截取了一些电网公司来研究储能应用的一个方向,不是很多。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储能系统怎么和原来的电网系统去应用,而不是这个材料怎么省钱,或者我怎么去突破,这个不是电力系统人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制造商去做。作为制造商来说,是如何很好理解应用者怎么去应用它,怎么融入现有的价格体系,这是他需要做的事情。

未来模式探讨,这个是纯粹我自己的一个想法,不一定对,我觉得就是两个,无非就是基础回报率和增值服务。投了一个资产,你要问基础回报率是多少,你在这个政策体系下,你如何把这个价格体系保证它的基础回报率。价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研究价格,价格是你投了这个资产以后,你的金融属性究竟是什么。一个保险公司来保你这个资产,任何一个资产都是要有保险公司保的,保险公司保的财产险也好,责任险也好,他怎么认定你的风险,你的基础回报率给他带来的现金流是多少,你要认清这个问题,这就是在定价上的问题,如何把你的价格体系打顺。

大家要记住,能源行业是天然的重资产行业,能源行业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做资产证券化,任何一个投资就是在做资产证券化,这个要明确。所有的投资都要瞄准资产证券化去,不然你就亏的血本无归。如果你没有做到,你觉得你做不了资产证券化,那你就是在填坑。挖一个坑把钱扔到水里面去。

第二个是增值服务,在现有你认定了基础的投资回报率以后,你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是附加的增值服务,你在哪个点做。比如说出了我做峰谷差的调控以外,我是不是可以在某些环节,参与到调频里面,做调频服务我是能拿到钱的,是不是可以参与到电能质量的服务里面去?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的服务里面去,这些服务都可以定价,这些服务是除了你本身服务以外的增值服务,你怎么认定增值服务的价格。你要找到你的基础回报率,找到你的增值回报率,这就是超额利润。想清楚这两点,你就可以大胆的把这个模式推进下去。

我想根本性的还是这些问题,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商业化 电力改革 储能大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